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

ID:45151057

大小:138.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I)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包括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B.国家

2、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神话传说与真实历史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的结合,A正确;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正确;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正确;神话传说与真实历史交融不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点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2.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演变,总体上愈益趋向公平公正。有古谚

3、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最可能指的是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C【解析】【详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说早晨还是田舍郎,晚上就登上天子殿堂,说明是科举考试制度下殿试制度,C正确;A是按照血缘关系维系世官制;B是西汉时期选官制度,主要选官标准是孝和廉;D是魏晋时期实行选官制度,选官标准是门第。【点睛】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这主要体现在A.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贯穿了古代封建社会的始终B.

4、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始终以郡县制为基础C.统一文字度量衡有利于中国大一统历史的发展D.权力分化与制衡的原则对后世制度有重要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用,主要地方制度中始终以郡县制为基础,B正确;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A错误;统一文字度量衡主要是经济措施,材料论述的是政治措施,C错误;材料论述的是中央集权的制度,并不是论述权力分化与制衡问题,D错误。【点睛】汉朝到元朝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阶段。复习时注意一个“继承”、把握两个“趋势”。一个“继承”:西汉和唐朝明显继承了

5、秦朝和隋朝的政治制度。两个“趋势”:一是从汉到元宰相制度的变化,体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二是从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4.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获得了大量特权,其中与下图“D”区域被割占的相关条约是A.《马关条约》B.《望厦条约》C.《北京条约》D.《南京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图片中D区是香港岛,是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割让给英国,D正确;《马关条约》割让的是台湾以及附属岛屿,A错误;《望厦条约》没有涉及割地的问题,B错误;《北京条约》割让的是九龙司,位于图中C区

6、域,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注意香港是如何一步一步被英国割让,注意几个时间,1842,1860年以及1898年。5.“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应该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重大意义B.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国家统一C.黄海海战将士同仇敌忾歼敌D.反割台斗争中悲壮无奈的场景【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说大将军率军西征尚未完成宏愿,我们仍然看到湖湘子弟遍布天山,你看西征的清朝大军,正是沿着夹道成阴的左公柳,把春天带到了边疆,让春风吹到了玉门关外。“天山”“玉门关”都是新疆的地方

7、,可得出“大将军是左宗棠”,B正确;材料中论述的不是林则徐,A错误;黄海和台湾不符合材料中“天山”信息,C和D项错误。【点睛】依据材料中“湖湘子弟满天山”即可知道是左宗棠收复新疆。6.1945年8月15日12时,从日本广播电台传出日本裕仁天皇低沉的声音:“帝国政府已受旨通知英美中苏四国政府,我帝国接受彼等联合宣言之各项条件……”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中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①日本主动放弃其侵略计划②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抵抗③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④海外华人华侨的大量援助A.①②③

8、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主观因素是中国军民的团结抗战,客观因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以及外华人华侨的支持,②③④正确;此时日本并没有主动放弃侵华的计划,排除①,选择C项正确。其它选项排除。【点睛】抗日战争中国取胜的原因(1)组织领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