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5157708

大小:398.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A.太阳B.月球C.金星D.火星【答案】B【解析】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选择B项。2.“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诗中“牵牛织女星”所属天体类别是()A.恒星B.行星C.卫星D.星云【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天体类别,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材料中所述的为牛郎星和织女星,两星属于恒星,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3.金星,中国古称“太白金星”,早晨称为“启明星”,黄昏称为“长庚星”。金星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在金星上看太阳是()A.西升东

2、落B.东升西落C.直升直落D.不见太阳【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详解】材料中表面金星自传方向为自东向西,所以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仅22光年。完成下列各题。4.“超级地球”应属于()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5.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A.与恒星的距离适中B.适中的自转周期C

3、.适中的质量与体积D.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6.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上昼夜更替周期较适中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4.B5.C6.C【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天体系统,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4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因此“超级地球”应属于包括太阳系的银河系,B正确,

4、其余选项错误。【5题详解】“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这主要和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有关。如果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太小,那么它的引力不足以留住大气,就会像月球一样没有大气;如果地球质量太大,那么它会成为一颗类似木星的气体行星,适中的质量与体积使得“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6题详解】能存在液态水,说明地球上温度比较适宜。和地球温度适宜的首要因素是日地距离适中,其次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使地球温度不至于持续升高和持续降低,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点睛】本题组需要重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包括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2.安全的行星

5、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1.温度——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3.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份的改造:水——③结晶水汽化形成原始的大洋;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原因是地球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太阳在漫长的时间比较稳定。xx8月8日,在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完成下列各题。7.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地幔C.内核D.外核8.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颠簸,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

6、亡的主要原因。但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B.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答案】7.A8.D【解析】【分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震波的传播特性,需要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7题详解】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

7、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根据震源深度20千米,说明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故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特点。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故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