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数学《读数写数》说课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数学《读数写数》说课

ID:45165060

大小:38.0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0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数学《读数写数》说课_第1页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数学《读数写数》说课_第2页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数学《读数写数》说课_第3页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数学《读数写数》说课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数学《读数写数》说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年级下数学说课-读数写数人教版新课标一、说教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数及数的组成的基础了进行的,读数和写数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每读、写一个数,都要应用数的组成、数位意义来进行,它又是后面要学的数的大小比较,及100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通过数具体事物的数量——说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用算珠表示——数的读、写这样一个过程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是本课的重点。3.培养学生学习

2、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法和学法本课时的教法和学法打算体现以下几个特点:1.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时,教师借助教具、实物等的演示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从一年级起就要学会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像、操作等学习方法。因此,教师教的过程要与学生学的过程统一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读数、写数的活动。四、说教学程序教具准备:计数器、小棒、教学挂图(一)、复习()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6个十和2个一组成()2个十和

3、5个一组成()75里面有()个一和()个一。(二)、新授1.教学例4、(1)出示例4挂图(2)这里共有几枝铅笔?(24枝)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然后想一想,2捆(即20根)应摆放在记数器的哪个数位上?4根呢?(3)接着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4,边拨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4)请学生在计数器的相应的位置上写出24,提问2在哪个数位上,4在哪个数位上,教师说明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设计意图:(由

4、用铅笔表示数过渡到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来表示,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会利用计数器正确读数、写数。)(5).请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2,同时写出读出42,提问:42与24中的“2”、“4”的意义是否相同。(设计意图:通过42与24的对比,加深对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2.教学例5、(1)出示挂图(2)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一行3题,读给同桌的同学听。(3)引导学生观察第二行第一题,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4)请学生

5、独立完成剩下两题并读一读。(5)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置,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设计意图:整十数的写法时,使学生明白,当个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6)用数字卡片0到9,做贴数游戏。教学例6、(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进行满十进一,拨珠练习。(2)10捆小棒与计数器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请学生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一百。(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3)出示挂图、提问:怎样写出100?引导学

6、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个位与十位都写“0”,并尝试写出一百。(4)生对着数位表,说一说从有边起第一、二、三位各是什么数位?然后在书上填空。(设计意图: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是: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5)让学生再回头看例5、例6中自己写的数,并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开始的(左边或右边?)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读数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6)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课题)大家都会了吗?(三)、巩固练习、1.练习、第35页做一做第2题。2.找朋友游戏、第36页第4题

7、。(四)、板书设计读数写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