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

ID:45190199

大小:494.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I)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解答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D.诸侯争霸

2、战争愈演愈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只是“黄金时代”的表现,不是原因,错误;C选项错误,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属于阶级因素,不是根本原因;D选项错误,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属于政治方面的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先秦时期,有一位学者的理论对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体制、权力运行的基本框架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位学者最有可能倡导A.“非攻”B.“无为”

3、C.“齐物”D.“严刑”【答案】D【解析】法家主张专制统一,中央集权,对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具有重要引导作用,D正确;A是墨家思想;B和C属于道家思想。3.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解释天人感应B.劝君主行仁政C.宣扬君权神授D.强调教化民众【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董仲舒儒学思想。依据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王”字中的三道横分别代表了天、地、人,中间有一竖将三者相连,因此只有真正

4、的王者才配使用这个字。董仲舒将君王与天地联系在一起,将君主的统治解释为上天的意志,借此强化君权。这体现了君权神授的观点,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天人感应”指的是上天能预示灾祥,君主要顺天而行,材料并未体现;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对君主的要求和劝诫;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对民众的教化。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

5、趋势加强C.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菩提老祖”的形象是道教中人,“忠心不二”是儒家思想,“西行取经”取的是佛经,反映了当时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故答案选C。题干没有体现“个性解放”和“世俗化”,排除AB;明清时期社会的价值取向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6、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指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排除B;“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是先秦儒学的特征,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性,排除C;理学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是对董仲舒曾“

7、三纲五常”的继承,不是全新的创造,排除D。理学是以儒家的纲常名教为核心,吸收佛教和道教观点,经过改造后的哲学思辨化的新儒学。因此A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形成6.顾炎武曾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这一言论出自于A.《日知录》B.《明夷待访录》C.《亭林诗集》D.《船山遗书》【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依据材料“顾炎武曾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言论出自于《日知录》。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明夷待访录》是黄

8、宗羲的著作;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言论出自于顾炎武的《日知录》,不是顾炎武的《亭林诗集》;D选项错误,《船山遗书》是王夫之的著作。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B.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C.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