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原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原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ID:45191396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原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原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原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原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2 分子原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原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内容分子原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2、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2、如何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方法与手段课件展示、实验启发式与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相结合教学准备课件、相关实验器材与药品(高锰酸钾颗粒、酚酞、蒸馏水、浓氨水、大小烧杯、打针筒等)教学过程设疑激思,发现问题

2、;启发诱导,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大千世界,物类繁多,同学们都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宏观物质究竟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吗?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很多宏观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它们都是肉眼看不见的一些微粒。我们仅用好奇的双眼去认识世界,是难以看透物质内部的奥秘,让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去探求和发现物质内部肉眼看不见的秘密吧。相信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能帮助我们揭开许多不解之谜。导入新课内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微观的角度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融入情景好奇、疑惑,将化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

3、系,内涵明晰,外延宽广的素材中,抽取有启发性的情节,提出富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激起学生寻求答案的欲望。引领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布下的悬念为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微粒性,可分性埋下了一条线索。导入设计时还注意做到简洁、明了,直接把学生引入主题。推进新课:课件展示:用图片展示水分子的结构模型,让同学们事先对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导同学们学会用微粒的观点来看物质。教后修改活动与探究一:探究物质的可分性课件演示高锰酸钾由颗粒状变成粉末状,再由粉末进一步分散到水中去,变成肉眼看不见的更微小的粒子的过程。思考问题:1.高锰酸钾的颗粒是

4、否可分?2.高锰酸钾溶液颜色由深变浅,说明了什么呢?结论: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有分子和原子等。提出问题、引导大家思考:用课件展示两幅图片,然后告诉同学们这是科学家们移动原子得到的图案。接着再向同学们展示几幅用同样方法得到的不同图案的图片,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思考,由这些图片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结论: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课件展示资料图片)问题:可是在没有前面这些图片事实出现以前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相信有分子、原子存在,也不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这是为什么呢?看了下面的资料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原因了。资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

5、26Kg,一滴水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你一次喝100亿个水分子,喝完这滴水,要喝1670亿次左右!1秒喝1次的话,你要喝5000年以上。结论: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是很小的。活动与探究二:探究微观粒子运动实验向盛有约4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1.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考虑这个实验时间较

6、长,由教师用课件展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讨论。学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向同学们展示各种可能让学生思考其合理性。共同得出正确结论。结论:1.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而不是空气或水。2.氨水中的分子从一只烧杯跑到另一只烧杯中,使酚酞变红。3.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用课件演示验证实验:品红的扩散、氨分子扩散的动态变化。活动与探究三:酒精与水的混合让学生事先预测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是多少?先看课件展示,再让学生动手试验。结论:分子间有间隔。活动与探究四:水和空气的压缩取一支针筒,抽取一定量的空气,用手指堵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在刚才的这支针筒内

7、抽取相同量的水,用手指堵出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观察现象;并做比较。思考: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下面大家一起探究一下.拓展:油压千斤顶或摩托车油压避震中的介质可否换成某种气体?(课件展示)结论:1.液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要小。2.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隙。物质的“三态”变化实际上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的结果。3.在气体物质中,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4.气体比液体容易压缩。用课件演示物质三态的三维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