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1月月考试题 (I)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1月月考试题 (I)

ID:45198447

大小:210.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1-10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1月月考试题 (I)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1月月考试题 (I)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1月月考试题 (I)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1月月考试题 (I)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1月月考试题 (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11月月考试题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xx-2019学年高二政治11月月考试题(I)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50题共100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许多谚语、俗语、成语和优美诗句,它们富含着深深的哲理。下列俗语、成语与其哲理分析对应正确的是()①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②仁者

2、见仁,智者见智——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③方生方死;朝令夕改——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④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有这样一个推论:如果你用语言提到某事物,这种事物就一定存在。下列观点与巴门尼德的推论体现的观点一致的是()①天地合而万物生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③物是感觉的集合④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②4.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宇宙古老历史的科学家知道有多少常规物质——由重子(包括质子和

3、中子在内的亚原子粒子)构成——产生于大爆炸期间,而研究现代宇宙的科学家则知道人类用望远镜可以探测到的常规物质有多少。然而,这两个数字直到最近都一直对不上,宇宙中最初的重子物质有三分之一缺失了。现在,借助对一个黑洞的巧妙观测,一支国际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发现这些缺失的中子和质子,就漂浮在恒星间。材料说明了()A.获得真理需要经过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的过程B.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追求真理性认识是循环往复的过程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和意识具有选择性、创造性特点D.认识是一个不断通过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

4、升过程5.2018年8月13日至20日,以“学以成人”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人,是东西方哲学家追问内心、寻求知识、展开思索的原初起点,时至今日,依然是世界哲学领域的重要议题。本届大会的5个分主题,自我、社群、自然、精神和传统,都关乎人类未来发展和全球命运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都充分表达了哲学的时代关注。哲学之所以要关注时代是因为()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支配时代发展的有力工具③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

5、的巨大力量④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6.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时代发展、人民期待的精准把握和呼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下列观点与材料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存在即被感知B.气者,理之依也C.理生万物,理主动静D.物随心转,境由心造7.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全新判断表明()①真理与谬误在

6、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真理在不断推翻已有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中向前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8.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发现了两种新的恐龙,揭示了兽脚类恐龙中阿尔瓦雷斯龙类恐龙巨大单爪的演化历程。这佐证了()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生物的进化②意识决定于物质,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类能揭开自然界之谜④人的认识是无限的,每个人都能认识所有的事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9.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带来全新面貌的根本原因是其()A.指明了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B.反映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C.动员和掌握群众,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D.唤醒了人们的革命意识,为社会变革提供精神动力10.北齐宰相萧子良笃信佛教,相信儒家的因果循环,曾与范缜辩论。萧予良质问范缜:“君不信因果

8、,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范缜回答说:“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坠,自有拂窗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粪溷:音fenhun,古时指厕所)。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况在何处?”两人辩论的实质是:()①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②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③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④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斗争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1.“命,乃是失败者的借口;运,乃是成功者的谦词”从哲学角度看,对此解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