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_地球的构造、大气圈

002_地球的构造、大气圈

ID:45242047

大小:3.82 M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1-11

002_地球的构造、大气圈_第1页
002_地球的构造、大气圈_第2页
002_地球的构造、大气圈_第3页
002_地球的构造、大气圈_第4页
002_地球的构造、大气圈_第5页
资源描述:

《002_地球的构造、大气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球探索》——二、地球的构造、大气圈教师:毕华(研究员)提纲(一)地球的构造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分层(1)地壳(2)地幔(3)地核(4)地壳及其运动的作用(5)地球的运动(二)大气圈(一)地球的构造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1)地球呈球形。这是由于自身所具有的重力,把物质向中心吸引的缘故。天体所具有的重力随着天体尺寸的大小而变化,天体越大,其所具有的重力也越大。所以,直径为数百千米以上的天体是通过重力的作用形成球状的。(2)在赤道方向上地球呈扁平形状。那是因为地球在自转,自转轴与垂直方

2、向上有离心力的作用,向中心方向拉的重力与向外侧拉的离心力的平衡决定了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分层地球内部究竟何种模样,现代的科学水平还不可能从地球深处取样加以确认。不过,地质学家可以根据地震波传递的信息,判断地球是由不同状态、不同物质的圈层构成:地球的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组成。地球表面沉积岩石圈则由水圈和大气圈所包围,后两者又维系着生物圈的存在——自然地理环境。(1)地壳地壳是包裹着整个地球内部的薄壳。质量只占全球的0.2%。大陆地壳与海底地壳有明显的差别。洋壳极薄,厚度2~11km(包括海水),平均约7km,密度

3、3~3.3g/cm3,主要由玄武岩和辉长岩组成,上面有极薄的深海沉积物覆盖。陆壳则较厚,约15~80km,平均35km,密度2.7~2.8g/cm3,由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2)地幔地幔是地球最厚的一个层面,占了地球质量的68%左右,它的密度由外至内逐渐增大,外部密度为3g/cm3,内部密度为5.4g/cm3。这一层面从地壳下一直延伸到2900km外,由各种不同的矿物质组成,其中以橄榄石、辉石和长石居多。(3)地核地核是指地球内部位于地幔之下的核心部分。地幔与地核的界面深度定为2891km。据推测外地核可能由液

4、态铁组成,其中可能含镍约10%,并有大约15%较轻的元素,如硫、硅、氧、钾、氢等。内地核应为刚性很高的,在极高压(3.3×1011~3.6×1011帕)下结晶的固体铁镍合金组成。地核质量占地球全部质量的33%。地核地幔地壳地球的层圈结构(4)地壳及其运动的作用A、地壳上部的沉积岩石圈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之一。B、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最外层,它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地球外部圈层的联系最为紧密。C、地壳运动使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参与地壳外部形态的塑造,从而奠定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骨架。D、具有刚性特点的地壳,

5、可抑制岩浆不致大量无规则地涌出地表,对自然地理环境起着调节和保护作用,从而使人类获得一个较为安宁的自然环境。(5)地球的运动在地上站着的人感觉不到运动,但地球却一刻不停地在宇宙中旋转,就像一个巨大的陀螺。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与公转。A、地球的自转——绕“轴”转。现在地球能自转,不是因为外力的作用,而是由于地球在诞生时就具有的旋转能量依然存在。另外,由于制止地球转动的力与地球的旋转能量相比太小,虽然过了45亿年,但地球还是以一天为周期在自转。地球自转则形成了昼夜变化、地方时、水平物体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等地

6、理效应。地方时(一)地方时(二)B、地球的公转——绕太阳转。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年”,“春、夏、秋、冬”,“五带”等地理效应。地球的公转(一)地球的公转(二)(二)大气圈分层定义特征环境作用散逸层(扩散层)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800km→2000-3000Km高空受地球引力束缚较弱,气体不断向外扩散。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顶→800km高空1、大部分气体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线作用下发生电离,形成较高密度的带电粒子;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顶部达1000°K。带电粒子能够反射电磁波,对地球上

7、进行无线电通讯有重要意义。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顶→80-85km高空1、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顶部160-190°K;2、气流的垂直对流运动强烈。平流层对流层顶→50-55km高空1、基本不含水蒸气和尘埃质点,气流运动稳定,以水平运动为主;2、12-30km气温不随高度变化;3、30-55km有臭氧层存在,气温逐渐升高,顶部达270-290°K,50km形成暖带。1、平流层质量占大气层总质量的20%;2、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对流层地面→平流层1、上界随纬度和季节不同而变化:赤道附近16-18k

8、m,中纬地区10-12km,两极8-9km,夏季厚冬季薄;2、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0.65℃/100m;3、气流的垂直对流运动显著,低纬区较强;4、天气现象复杂多变。1、大气质量占大气层总质量的79.5%,全部水汽集中该层;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3、水汽吸收来自太阳和地面的辐射热,使热量不致从地面散失。大气垂直分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