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2课 谈中国诗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2课 谈中国诗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

ID:45271095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2课 谈中国诗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2课 谈中国诗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2课 谈中国诗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2课 谈中国诗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2课 谈中国诗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2课 谈中国诗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2课谈中国诗同步练习(含解析)语文版必修5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一蹴而就(  )      ②颦蹙(  )③众咻(  )④梵文(  )⑤撩人(  )⑥轻鸢(  )(2)给多音字注音①佛     ②见③挨④薄2.辨形组词①     ②③④3.词语释义①回肠荡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惊天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③超以象外,得其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数见不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凑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言有尽而意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咻咻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近义词辨析(1)辨别·鉴别“辨别”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鉴别”是辨别(真假好坏)。例句:①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________他们呢?②专家________这件文物是否是两千年前的珍品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结论让人大吃一惊,这是一件赝品。(2)采纳·采用“采纳”指接受(意见、建议、要求)。“采用”指认为合适而使用。例句:①对于任何成员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只要是正确的,都应该______

4、__和接受。②育种工作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常________回交的方法。(3)珍藏·收藏“珍藏”作动词,指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作名词,指收藏的珍贵物品。“收藏”指收集保藏。例句:①我至今还________着祖母的一张生活照,看到它,我就好像又回到了祖母身边,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时代。②现在东六宫都改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________展出宫内的绘画、陶瓷等。一、整体感知1.作者论诗的基本立场是什么?2.本文的结构布局有什么特点?二、深层探究1.怎样理解“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

5、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这两句话?2.作者通过对中外诗歌的比较,得出了什么结论?3.作者是如何形象地说明学习外国诗对学习本国诗有好处?4.与西洋诗相比,中国诗有何特征?三、技法迁移比喻论证[文本回顾] 本文是一篇有关中国诗歌美学与理论的文章,既有深刻的理性分析,也有生动的感性体悟,水乳交融,深入浅出;既有认识价值,又有审美价值。而其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作者运用的比喻手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借鉴。[技法点拨] 运用比喻论证应注意:(1)用来作比的事物必须精当、通俗易懂、真实可信,与被

6、比事物(事理)有相似点。比如《劝学》中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比喻形象、生动、准确、精当,深入浅出,便于读者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论证效果。(2)运用比喻论证,在叙述用作比喻的事物时要生动、具体,更要注意简明。不生动、不具体,对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效果不大;不简明,则喧宾夺主,淹没论述中心。例如《拿来主义》中用“昏蛋”、“废物”、“孱头”比喻在继承文化遗产问题上的三种人:“全盘否定”的左倾机会主义、“全盘吸收”的投降主义和那些胆小怕事的人。比喻准确,论述生动、具体而简明。(3)弄清比喻论证和

7、举例论证的区别:比喻论证重在“比”,是用他事、他物喻此事、此物,关系是间接的;举例论证则是用此事、此物说明此理,关系是直接的。[技法运用]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两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精髓(suǐ)一蹴而就(cù)梵文(fàn)轻鸢(yuān)B.妨碍(fánɡ)颦蹙(pín)撩人(liáo)槛外(jiān)C.深挚(zhì)叫嚣(xiāo)纯粹(cuì)咻咻(xi

8、ū)D.悲怆(chuànɡ)真谛(dì)粗犷(ɡu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