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湘教版必修1

ID:45294784

大小:164.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 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地理1.1地球的宇宙环境学案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了解光年、天体、天体系统的概况。2.记住八大行星的名称、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3.理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宇宙环境的特点。4.能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情景导入: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宇宙大爆炸是怎么回事?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的第一道亮光是何时出现的?宇宙会有灭亡的那天吗?所有的银河系、太阳系、恒星、行星是水生的吗?从古到今,浩瀚的宇宙,无数的星辰,引起了人们多少遐思……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类技术的巨大进步,宇宙的秘密正在

2、一点一点地被揭开,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宇宙的奥秘吧学习任务:(一)知识梳理(列出该节提纲)(二)思考问题(根据课本知识回答)1.根据你掌握的数据,能否打个比方,说明地球和总星系的大小关系。(如果把目前总星系大小定为地球的大小)2.说出你熟悉的某一天体类型的特征。3.写一段文字说明地球所处的空间位置。4.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画出天体系统的层次。5.为什么科学家们坚信一定能找到地外文明。(用课本知识回答)6.试解释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三)自我检测1.读图(图中所示区域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回答问题。(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天体中,表示地球的是。比太阳系更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2)按

3、照图中所示顺序,图中④是星,图中⑤是星。(3)按照天体分类,图中天体①~⑤均属星,在太阳系中还有小行星、星、星、流星体和,其中心天体是,其他天体都围绕它运转的原因是(4)按结构特征分类:天体②属行星,天体⑥属行星。(5)若天体⑦为哈雷彗星,在图上画出哈雷彗星的彗尾。(6)在图中画出各类天体的公转方向。2.阅读下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行星名称距日距离质量自转周期公转周期表面温度大气水星0.3870.05058.60.2450---170无地球1.0001.0000.991-0022有说明地球为1地球为1天正℃(1)说明与地球相比,水星表面温度特征并解释原因?(2)表中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的有关项

4、目是什么?为什么。补充学习材料:重点提示、难点讲解1.天体的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它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自然天体和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天体概念的认识,宇宙间是指地球的大气层之外。也就是说在地球的大气层之内,如等待起飞的航天飞机,则不属于天体;同时也要注意,行星际物质尽管质量小、体积小,肉眼看不见,但它在地球的大气层之外,所以属于天体。2.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根据中心天体的不同,天体系统分成不同的层次。如地月系是地球与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月球围绕行星地球转,同时,他们又围绕恒星太阳公转。3.八大行星(1)八大

5、行星之最:a.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海王星。b.距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海王星。C.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d.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e.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f.八大行星中逆向自转的是金星和天王星。g.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公转周期越短。公转周期最长的是海王星,最短的是水星。h.卫星最多的行星是木星。(2)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①运动特征: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的特征。②结构特征:八大行星按其质量、体积和距日距离等结构特征,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6、。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4.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阅读积累1.宇宙观的演变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不能感觉地球的运动,却能直接看到日月星辰绕地球旋转,因此,很容易误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地居于宇宙的中心,于是地心说应运而生。亚里士多得最早提出的地心说,经过托勒密(公元90—168年)在二世纪中叶加以系统化之后,曾风靡世界达一千五百年之久。1510—1516年间,波兰天文学家哥伯尼(1473—1543年)完成了六卷巨著《天体运行论》,首先明确提出“地球是动的”,“行星旋转的中心不是地球而是太阳”,“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一颗普通的行星”,等等,从而建立了日

7、心说。哥伯尼认为,地球绕轴自转发生昼夜的交替,同时绕太阳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通过布鲁诺(1546—1600年),开普勒(1571—1630年)、伽利略(1564—1642年)和牛顿(1642—1727年)等许多杰出科学家的努力,日心说逐步取代了地心说。而1781年天王星的发现,1846和1930年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则使日心说在对地心说的斗争中最终取得了彻底的胜利。2.宇宙的形成——大爆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