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1

ID:45295766

大小:196.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结构学案 湘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地理1.4地球的结构学案湘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记住地球的圈层名称和特点。2.初步理解地震波的使用原理。情景导入:科学发展到今天,人们能上"九天揽月"却仍然"入地无门"。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深度只有12千米,连地壳都没有穿透。科学家向下钻孔1km的难度,不亚于发射第一颗卫星的难度。为什么这样说呢,地球的深处又是什么呢?学习任务:(一)知识梳理(列出该节提纲)(二)思考问题(根据阅读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1.画图表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指明范围。2.阅读课本图,说明地球

2、内部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变化异同点。3.说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的基本特征。4.画图比较岩石圈和地壳层的概念差异性。5.描述地球的外部圈层的范围。(三)自我检测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波,其判断依据是。(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界面,其判断依据是;该面以上c代表,该面以下E代表(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地震波B速度并继续往深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态,F面是界面。(4)c层主要由组成,G层叫H层叫地球的岩石

3、圈是指和。(5)说一下G和H主要不同点。补充学习材料:重点提示、难点讲解1.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有关。如果介质是均质体,地震波是等速直线传播的。当介质发生改变时,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便有变化,特别是地震波通过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的分界面时,波速会发生突然变化(突快、突慢或突然消失)。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一般随深度不匀速增加,通常在若干深处发生突然变化,这种纵向上的不均匀性,说明地球内部物质呈同心圈层构造。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明显变化的深度,反映该深度处上下物质在成分或物态上有改变,这个深度就是上下两种物质的分界

4、面,地球物理学称它为不连续面或“界面”。据此,在地球内部划分若干个同心的球形面。其中有两个波速变化最明显的一级不连续面,第一个不连续面的深度很不一致,在大陆区较深,最深可达70千米,在大洋区较浅,最浅不足5千米。陆地部分平均深度为33千米。在此界面处纵波速度明显增加,横波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的,所以叫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第二个一级不连续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纵波波速在这里下降,横波到此中断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者古登堡(1936年加入美国籍)提出的,所以叫古登堡不连续面,简称古登堡

5、面。这两个一级不连续面又把地球内部分成三个大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根据次一级不连续面又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把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分类特点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点地震波纵波(p)固体、液体较快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不同而变化横波(s)固体较慢2.不连续面①概念: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②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莫霍面: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右图)。古登堡面: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

6、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3.几个易错点误区1: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壳就是岩石圈思维突破: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地球的内部圈层部分,地壳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其厚度比岩石圈小得多。误区2: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都是由岩石组成的,因此两者之间地震波的波速变化不明显思维突破:尽管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都是由岩石组成的,但两者的组成物质和密度存在明显差别,因此地震波的波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不连续面——莫霍面。误区3:地核的厚度最大,因而体积也最大思维突破:地核尽管厚度最大,但由于处于地球的最里层,因而体积较小

7、,只占地球体积的l5%,地核的体积比月球还略小一些,地核的物质密度很大,质量占地球质量的l/3。误区4:内地核的温度很高,因而呈熔融状态思维突破:这种认识不合理。外地核可能呈熔融状态,但内地核由于压力极大,铁原子和镍原子被挤在一起形成一个固态金属球。阅读积累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大气圈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厚厚的大气,好像地球的外衣,保护着地球的“体温”,使其变化不至过于剧烈。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人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

8、到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可见,大气对地球表面的许多自然现象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大气对生物界和人类的影响更为深刻,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可以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