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I)

2019-2020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I)

ID:45306341

大小:220.3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11

2019-2020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I)_第1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I)_第2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I)_第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I)_第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七年级(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I)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这种权力的三分以及高官们在各自机构内分享领导权的做法,确保了皇帝以下高层官僚的分权和制约.”费正清的这段话主要评价的是 (  )A.三省六部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2.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①和亲结盟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唐朝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A.词B.小说C.诗歌D.戏剧4.某历史兴趣小组收

2、集了下面这样一组图片进行探究学习,你认为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A.宋代海外贸易兴盛B.民族政权并立C.宋代商业繁荣D.宋代民族融合5.宋朝人的书中记载道:“昔汴都(即北宋都城东京)数百万家,尽仰(依靠)石炭(古时称煤为石炭),无一燃薪(柴)者。”下列内容与该材料对应的是(  )A.丝织业B.制瓷业C.冶铁业D.采煤业6.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苗族B.回族C.满族D.壮族7.俗话说,“十个回回九姓马,另外还有沙、喇、哈”。回族的形成反映了元朝时期 (  )A.经济

3、重心南移B.行省制度的实行C.南方经济比较发达D.民族融合不断加强8.“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①发明活字印刷术②改进造纸术③普遍使用指南针④火药开始用于军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9.宋人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最能说明 (  )A.北宋风水迷信盛行B.北宋航海事业兴旺发达C.北宋阴雨天气很多D.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10.从文学作品看,宋人恐怕是迄今为止最多情的。试读:“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此情无计可消除,

4、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时期,最耀目的文学体裁是(  )A.赋B.诗C.词D.小说11.宋代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之高。下列哪一作品是苏轼的 (  )A.《声声慢•寻寻觅觅》B.《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C.《念奴娇•赤壁怀古》D.《霓裳羽衣舞》12.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技术的革新13.《马可,波罗行纪》记载:刺桐是世界上最

5、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材料中“刺桐”指的是元朝时期我国哪一对外贸易港口(  )A.广州B.漳州C.泉州D.扬州14.纸币的出现给经济流通带来了更多的便捷,如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于(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15.汴河桥上人头攒动,京城上下熙熙攘攘;城市商业繁华喧嚣,市民文化高度发达。这是出自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A.《洛神赋图》B.《步辇图》C.《清明上河图》D.《星梅图》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图一、二所示材料二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朱彧

6、(yù)《萍洲可谈》材料三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赵汝适《诸蕃志》材料四 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外国商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1)材料一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项科技成果?我国最早在何时制成这类仪器?(2)你从材料二、三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3)请你结合材料四想象一下,指南针是如何传入欧洲的?17.某兴趣小组在学习完宋元文化后,对本节内容进行探究性整理,请一起参与完成。步骤一 文化典籍(1)仔细阅读如图1所示图片,写

7、出相应文化典籍的名称。名称:图一:   图二:   图三:  步骤二 作品欣赏材料一 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材料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材料三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2)写出材料一中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3)材料二中词句的作者分别是谁?请写出两人词风的特点。(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完成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