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Word - 福建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的种子发芽比较研究

Microsoft Word - 福建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的种子发芽比较研究

ID:45310876

大小:165.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1

Microsoft Word - 福建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的种子发芽比较研究_第1页
Microsoft Word - 福建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的种子发芽比较研究_第2页
Microsoft Word - 福建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的种子发芽比较研究_第3页
Microsoft Word - 福建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的种子发芽比较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Microsoft Word - 福建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的种子发芽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福建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的种子发芽比较研究1222*张华锋邢冰玲陈剑威季彪俊(1.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2.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摘要利用福建省野生与栽培薏苡进行不同机械处理、不同温度、不同芽床、不同药剂下发芽率试验,结果表明薏苡脱壳后可以显著提高发芽率,在25℃下发芽率最高,药剂以HNO3处理最佳,芽床则因不同薏苡而表现一定差异关键词野生薏苡;栽培薏苡;发芽率中图分类号S511.01ComparisonsofgerminationpercentagebetweenCoixAgrextisLourandCoixlacryma-jobi

2、L.1222*ZhangHuafengXingBinglingChenJianweiJiBiaojun(1.DepartmentofBiotechnology,FujianVocationalCollegeofAgriculture,FVCA,Fuzhou,Fujian,350007;2.KeyLaboratoryofMinistryofEducationofGenetics,BreedingandMultipleUtilizationofCrops(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ina;)Abstr

3、actThegerminationpercentagesofCoixAgrextisLourandCoixlacryma-jobiL.indifferentshell,temperature,seedbed,analoidswerestudied.TheresultsshowedthegerminationpercentagesofCoixL.inunshelled,25℃andHNO3werehigher,butthepercentagesinseedbedweredifferentwiththegenotypeoftheCoixL..Keywords:CoixAgrextisLour;

4、Coixlacryma-jobiL.;germinationpercentage薏苡属禾本科玉蜀黍族薏苡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药玉米、草珠珠、苡米等[1]。我国薏米栽培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薏苡开发利用的国家。薏苡集粮、药、肥、饲[2]多用途于一身,有“生命和健康之禾”之称,其具有的适应性强、耐旱、耐涝、耐瘠薄、耐盐碱等优良性状,是改良禾谷类作物的优良种质资源。我省薏苡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是重要的生产省份之一,尤以闽西北地区为主要产地,曾以品质好而著名。但长期以来,薏苡以药用为主,种植粗放,生产用种主要是农家品种,几乎没有做什么遗传改良工作,品种退化,单产不高(约100-120

5、kg),综合性状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薏苡生产的发展后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迫切需要培育高产、优质、高抗的突破性品种。李英材等认为我国薏苡有4个种,即薏苡(CoixLacrymajobiL)与小果薏苡(CoixPuellarumBalansa)为栽培种(俗称栽培薏苡),野生薏苡(CoixAgrextisLour)与水生薏苡(CoixAquaticaRoxd)[3]为野生种。其中水生薏苡雄性不育,籽粒不实,有果壳而无种仁,以宿根繁殖为特点;其余三种薏苡的种子外壳坚硬,壳内有种衣包裹种仁,透水通气性能差,常温下发芽率较低,发芽[4]时间长,野生薏苡与新收的种子表现更甚,目前尚无简便快捷

6、的标准发芽方法。由于种子发芽的限制,严重地影响薏苡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及育种工作的效果。为加速薏苡野生优异种质资源的利用,促进薏苡育种与生产的新突破,因此我们利用野生薏苡与栽培薏苡进行了种子发芽试验,以研究提高薏苡发芽的方法。1材料与方法野生薏苡为永安市采集的永1、龙岩上杭的上1、莆田的莆1,农家栽培薏苡为田2(CK)由浦城县农科所提供。供试材料为2007年田间种植繁种,于10-11月收种后及时晒干的饱满新鲜种子。试验每100粒种子为一次重复,设3次重复。分别进行人工脱壳与不脱壳;3种恒温(20℃、25℃和30℃);4种芽床(河沙、毛巾、滤纸与稻田土)处理,3种化学试剂(0.2MHNO3、0

7、.2MH2SO4、[5]0.2MHCl)处理等方法,每天记录发芽结果,按标准发芽试验方法计算发芽率。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完全随机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所有分析采用DPS统计软件[6]。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基金项目(B0710014)张华锋(1967-),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Email:lin1299217@163.com*通讯作者,季彪俊(1971-),男,博士,副教授,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