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与认知行为治疗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与认知行为治疗

ID:45333534

大小:5.05 MB

页数:148页

时间:2019-11-12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与认知行为治疗_第1页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与认知行为治疗_第2页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与认知行为治疗_第3页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与认知行为治疗_第4页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与认知行为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与认知行为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在作业治疗中的运用广州市越秀区儿童医院曾海辉主要内容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认知治疗实例问题行为处理策略不仅适用于孤独症,适用于所有人及所有年龄段!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BehaviorAnalysis)疗法原理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理论B.F.斯金纳(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应答性行为,或应答性学习;第二类是操作性行为,或操作性学习SR(刺激-反应)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斯金纳箱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通过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行为塑造的原则塑

3、造适应性行为与减少/消除问题行为并举,而且以前者为重点在训练方面治疗师充当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斯金纳把我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作“塑造”,每一个塑造出来的行为可以连接成统一的完整的反应链ABA与DTT分解式尝试训练(discretetrialtraining,DTT)具体包括将技能分解成较小的步骤每次只教一个步骤,每次尝试都有明确的起点(指令)和结束(反馈)进行密集教学必要时进行提示,并逐渐减少提示运用强化的方法DTTDTT的五个元素:前提(指

4、令或其他线索)提示(辅助)行为和反应反馈或其他后果尝试之间的间隔DTT回合公式指令(刺激)→(孩子)反应→结果(强化)→停顿辅助指令尝试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起点语言指令(要求做什么时所说的话)非语言指令(手势、示范动作、卡片等)指令要简明扼要指令要适合所要完成的任务给小孩3~5秒的反应时间留意注意力是否集中指令有助提高指令的有效因素环境单一,目标明确,避免不必要的刺激观察孩子的反应,给予必要的辅助语言指令要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把握恰当,逐渐提高反应强化标准的一致性注意反应中附带的不良行为一定要强化目光接触、坐得端正或自发性言

5、语之类的可取行为在3~5秒内没有做出反应,就算尝试失败渐进调整强化标准以塑造行为自动纠正自己的反应是有价值的反应指令(即刺激,如:摸鼻子)不跟随指令跟随指令给予辅助(动作示范)反应正确反应正确(摸鼻子)给予奖励给予奖励(反应得到强化)(反应得到强化)反馈/后果强化:ABA方法体系中的重要概念,DTT回合中体现结果的环节,体现了行为训练的基本理念正确理解强化的原则,熟练掌握强化的技巧是训练有效的关键反馈/后果原理:刺激(指令)→反应(R)→强化刺激(指令)→反应(R1)→无强化R:正确反应适应的行为所期望的行为R1:错误反应不适当行

6、为不期望的行为反馈/后果反馈应该在反应之后立即进行反馈的意义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喜好来选择用于强化的物品逐渐减少强化至自然状态,由连续强化过度到间歇强化反馈/后果运用差别后果让小孩了解什么是可取的行为反应正确+注意力集中=最强的强化反应正确+注意力分散=轻微的强化反应错误+注意力集中=具有鼓励作用的告知性反馈“尝试得不错”;“加油”等反应错误+注意力不集中=较强的校正性反馈“你要看着”;“你能做得更好”等5秒后没有做出反应:不强化或做出反馈并中止尝试偏离任务行为:反馈、纠正行为并终止尝试反馈/后果提示提示时机发指令的同

7、时发指令后发指令前提示提示强度身体引导:通过接触小孩身体以帮助他完成正确反应,包括完全和部分身体辅助动作示范:通过示范指令和动作帮助孩子理解并完成口头提示用语言补充描述指令示意孩子应有的正确反应在语言刺激中给出(全部或部分)正确答案手势提示:用手势动作(指点、示意)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视觉提示:用图片或实物对孩子进行提示位置提示:将刺激物置于孩子容易作出正确反应的位置上提示灵活决定是否进行提示及提示强度80%左右的正确反应率最理想如果第一个提示不起作用,就要加大提示的强度如果相继做出两次错误反应,在下一次尝试时就要进行提示如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