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湘教版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湘教版

ID:45336801

大小:529.7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2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湘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解析)湘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分层作业(十二)(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d表示废弃物排放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B.化工厂——水污染C.火电厂——大气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1.C 2.A [第1题,根据图中的关系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提供给人类消费;d表示生活、生产

2、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第2题,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如人类从地下大量开采煤炭,可能会使地下岩层之间出现空隙,引起地面沉降。]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3~4题。3.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4.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多,增长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D.工业化快速发展3.B 4

3、.A [第3题,图示内容主要反映的是我国南方地区,只有选项B符合。第4题,四个选项均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则是人口多,增长快。]“API”的意思是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的空气质量(API)的形势报告检测指标有: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据此完成5~6题。5.API的大小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但也与一定的大气状况相关联。下列大气状况能促使API增大的是(  )A.晴朗无风天气B.大风阴雨天气C.空气强烈对流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6.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在春季时,总悬浮颗

4、粒物(TSP)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A.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B.沙尘暴时有发生C.春耕播种,土地裸露D.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5.A 6.B [第5题,由题干可知,API指数的高低反映了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酸性气体等的浓度大小,晴朗无风的天气,大气交换差,这些物质不易扩散,往往会使浓度增高。第6题,每年北方春季因干旱多风,形成沙尘暴,使得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高。]读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7.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全球变暖B.人口增加C.植被破坏D.自然灾害8.图示不

5、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减少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加剧7.B 8.D [第7题,图示中森林、草原等土地面积减少,而耕地、牧场面积增大,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世界人口的增多。第8题,植被的破坏,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多,旱涝灾害频率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9.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乙、丙、丁图例各代表一类环境问题。请将甲、乙、丙、丁填入下列环境问题的括号内A.酸雨危害(  )B.森林锐减(  )C.水土流失(  )D.水

6、体污染(  )(2)环境问题乙在我国的________地区最为严重,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目前在欧洲表现最突出的是__________,分析其多发的原因。(4)甲、乙、丙、丁四类环境问题中,对生物多样性威胁最大的是________。[解析] 第(1)题,甲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应是森林锐减;乙在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处,应是水土流失;丙分布在降水较多、经济较发达的东南地区

7、,应是酸雨;丁主要在江淮下游地区,应是水体污染。第(2)题,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最为严重,主要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因素,植被破坏严重。第(3)题,欧洲工业发达,能源消耗量大,排放酸性气体多,气候湿润,水汽充足,易形成酸雨。第(4)题,森林破坏,会使生物多样性锐减。[答案] (1)丙 甲 乙 丁(2)黄土高原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破坏植被(3)丙 欧洲经济发达,能耗大,排放酸性气体(SO2)多,且降水丰富,多酸雨。 (4)甲[等级过关练]10.下图表示我国黄河中游人为增沙量及人为增沙量与水土保持减沙量之比(以百分比计)的时间变化,从20世纪

8、90年代,人为增沙量逐年上升,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于气候异常,暴雨逐年增多B.90年代主要因为毁林开荒,打坝淤泥C.90年代后,主要因为开矿、修路等大规模基本建设D.主要由于在居民点附近过度放牧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