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与马云的成功历程

俞敏洪与马云的成功历程

ID:45344044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2

俞敏洪与马云的成功历程_第1页
俞敏洪与马云的成功历程_第2页
俞敏洪与马云的成功历程_第3页
俞敏洪与马云的成功历程_第4页
资源描述:

《俞敏洪与马云的成功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俞敏洪与马云俞敏洪的领导风格:俞敏洪属于民主型领导风格,此方式效率高,不但完成工作目标,而且群体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工作积极,有创造性。其领导行为按组织与体贴精神两方面组合,新东方制胜的一大法宝就是拥有一支有着海纳百川,个性鲜明且高效运作的精英团队。其领导行为按主管人员对生产关心程度和对人的关心程度来诠释战斗集体型管理。俞敏洪小富之后的思索与挣扎:战略?前途?新东方往何处?造就了第一次新东方思想解放。俞敏洪曾用一句话来形容新东方:人生就要克服困难的。他一直在失败和挫折中寻找更加辉煌的人生。马云的领导风格:马云是典型的孔雀

2、型性格,在塑造品牌、自我宣传、鼓舞人心方面有天生优势。孔雀型的人把愉悦、快乐被团队成员和社会认可看得非常重要。马云用这一优势营造出一个热情、快乐、充满激情的企业文化。说服力强。马云不仅能够说服创业时期的“十八罗汉”与他共同熬过艰难的时期,甚至还能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社交能力强。他们通过“朋友遍天下”发展事业。俞敏洪的领导特质:俞敏洪的领导特质理论是通过研究领导者的各种个性特征来预测具有怎样特征的人才能成为有效的领导者,根据领导效果的好坏,找出好的领导者和差的领导者方面的差异。由此得出俞敏洪特质如下:坚持:他认为这个东西对

3、了以后,一般会非常有耐心的做下去。目标明确,要做好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他坚持下来,现金新东方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目标的完美。进取:时刻有危机感,俞敏洪总觉得有做不完的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前车之鉴使他总保持着危机感。自信,智慧:他说从自卑走向自信的人是真正的自信,从一开始盲目自信的人其实没有自信。有责任感:对员工、股东、企业负责。还有理智、激情、敏锐的洞察力和心胸开阔等。马云的领导特质:阿里巴巴的马云就是诚实可靠这一领导者特质的集中体现者。马云怎么样用外圆内方的方式,把阿里巴巴做到今天的规模?实在值得我们去好好琢磨

4、。他还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首先,陪他睡地板的人数第一。看一个人的领导力如何,可以看他创业的时候多少人跟他一起睡地板,马云当年是18个人一起睡地板,这是世界第一;其次,和创业团队同甘共苦的年数第一。当初一起创业的18个人没有红过脸,全世界范围之内,共患难容易,同享福都很难,企业稍微有点起色,大家就开始互相斗争,但马云这18个人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出现大的裂痕。马云的成与败:1999年创建阿里巴巴,2003年创建淘宝和支付宝,至今稳居各行业龙头。毫无疑问,马云创造了一个奇迹,创造了互联网的一个奇迹。  马云在每一场演讲上都脱离

5、不了三个关键字 “梦想、学习和坚持”。但依我看,这只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梦想,学习,坚持很多人都拥有,但跟马云一样的只有马云一个。  马云在无意中抓住了网购的本质——通过压缩成本实现利润。  阿里巴巴、淘宝和支付宝这三个平台,大幅降低企业与企业之间、买家和卖家之间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风险成本,使企业和消费者都能获利,所以都获得了成功。马云是国内第一个抓住网购本质的人,所以马云的成功水到渠成。  然而,马云却不知道自己成功的真正原因。他以为企业的成功是他的梦想、学习和坚持,是他的能力、道德和人格的成功,一

6、次次站上著名学府的讲台发表演讲,更是让他在崇拜的目光中迷失方向。  马云企图通过打击小企业的手段来使消费者获利,结果使整条产业链受到沉重打击。商务部出面调解,表面上各打五十大板,实际上是在向马云施压。马云这一仗已经必败无疑。  马云经营公司是以他自己为标准,不是以行业的本质为标准,就连他无意中抓住的网购的本质他都没弄明白,更不要说他从未接触过的门户的本质。俞敏洪的成与败:感谢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仇恨,现在我充满感激。北大精神造就“叛逆”。第一次是我的高考。那时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

7、活就是我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惟一出路。但是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我第一次高考失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三十三分;第二年我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五十五分,依然是名落孙山;我坚持考了第三年,最终考进了北大。这里我想说明的有两点:第一点是坚持的重要,因为直面失败的坚持是成功的基础;第二点是能力和目标成正比,能力增加了,人生目标自然就提高了。我一开始并没有想考北大,师范大专是我的最高目标,但高考分数上去了,自然就进了北大。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失败和成功交织的滋味。另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是我的留学梦的破灭。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8、中国出现了留学热潮,我的很多同学和朋友都相继出国。我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也开始动心。1988年我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我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动荡的1989年导致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减,再加上我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我所有的积蓄。为了谋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