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教案 浙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教案 浙教版

ID:45351686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教案 浙教版_第1页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教案 浙教版_第2页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教案 浙教版_第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教案 浙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教案 浙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教案浙教版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变化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分子的种类没改变);2、化学变化:变化过程生成新物质(分子的种类改变);应用:根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判断一个变化过程是否是化学变化。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没有发生化学变化)2、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有发生化学变化)三、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生成气体(冒出气泡)、产生沉淀描述生成物的现象是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四、能量的转化物质燃烧植物光合作用电池充电电池放电电能化学能热能、光能五、化学变

2、化的基本类型点燃1、化合反应(A+B→C;生成物只有一种)点燃点燃点燃2Mg+O2=2MgO3Fe+2O2=Fe3O42Cu+O2=2CuO4Al+3O2=2Al2O3点燃S+O2=SO2点燃2C+O2=2COC+O2=CO2点燃点燃2H2+O2=2H2O点燃4P+5O2=2P2O52、分解反应(C→A+B;反应物只有一种)△△MnO22H2O2=2H2O+O2↑H2CO3=H2O+CO2↑2KMnO4=K2MnO4+MnO2+O2↑电解2H2O=2H2↑+O2↑△△CaCO3==CaO+CO2↑2NaHCO3==Na2CO3+H2O+CO2↑3、置换反应(A+

3、BC→B+AC;期中A、B为单质,BC、AC为化合物)Zn+H2SO4=ZnSO4+H2↑Mg+H2SO4=MgSO4+H2↑Fe+H2SO4=FeSO4+H2↑Fe+CuSO4=FeSO4+CuCu+2AgNO3==2Ag+Cu(NO3)24、复分解反应(两化合物相互交互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2NaOH+CuSO4=Cu(OH)2↓+Na2SO4NaHCO3+HCl=NaCl+H2O+CO2↑点燃Na2CO3+Ca(OH)2=CaCO3↓+2NaOH其他:C

4、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CH4+2O2=CO2+2H2O六、金属的活动性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强弱2、根据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判断金属+酸→(或金属单质+含金属元素的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如金属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只有铁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得到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单质固体的混合物。3、根据金属+酸→(或金属单质+含金属元素的盐溶液→)反应现象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无现象/不发生反应:活

5、动性弱①金属+酸→气泡快:活动性更强产生气泡、金属被溶解:活动性强药品:各种金属和稀硫酸(或稀盐酸)气泡慢:活动性较弱金属单质置换出另一种金属: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强②金属单质+含金属元素的盐溶液→药品:金属单质和另一金属的盐溶液无现象/不发生反应:金属单质的活动性弱如:金属A、B、C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得到金属A、B和一溶液,说明金属C的活动性比H强,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C的硫酸盐溶液;而金属A和B的活动性比H弱,不发生反应,仍然是金属A和B的固体。4、要回收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单质;要除去过量的金属杂质应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或加

6、入要回收的金属的盐溶液。⑴、过滤:分离溶液和不溶性的固体;滤渣是金属固体,滤液中的溶质是金属元素的盐。⑵、蒸发结晶:使溶液中的溶质(金属元素的盐)析出晶体。⑶、常见的反应:①Fe+H2SO4=FeSO4+H2↑②Fe+CuSO4=FeSO4+Cu③Fe+2AgNO3=Fe(NO3)2+2Ag④Cu+2AgNO3=2Ag+Cu(NO3)2⑤Cu+Hg(NO3)2=Cu(NO3)2+Hg⑥Zn+H2SO4=ZnSO4+H2↑主题三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3、掌握化学反应中各物

7、质的质量关系,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并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过程】复习要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要点分析:(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2)、指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和通过反应生成的物质总质量。例题:158g的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是142g。该反应(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是。2、用微粒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知识应用:反应前后,元素种

8、类、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