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问题的由来

山东问题的由来

ID:45374975

大小:45.5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2

山东问题的由来_第1页
山东问题的由来_第2页
山东问题的由来_第3页
山东问题的由来_第4页
资源描述:

《山东问题的由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山东问题的由来•1、1897-1904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占领青岛,将山东划为“势力范围”。•2、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山东,占领青岛。•3、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中国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袁世凯政府为换取日本对复辟的支持,同意“二十一条”。•4、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废除“二十一条”;欧美列强却做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5、1922年,华盛顿会议,中日签订条约,日本将山东主权归还

2、中国。山东问题最终解决。一、地主阶级抵抗派:19世纪40-50年代1、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3、背景: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4、活动:翻译、介绍西学(西方科技、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例如《海国图志》、《瀛环志略》5、影响:1)开阔人们的眼界,在思想界掀起向西方学习的热潮;2)对中国近代民主宪政思想的形成和民主政运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二、农民阶级先进分子:19世纪50-60年代1、代表人物:洪仁玕2、主张:按照资本主

3、义方式进行社会改革3、背景:1)鸦片战争失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2)天京变乱后,为挽救危局,振兴天国4、活动:提出《资政新篇》5、评价:1)是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体现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反映了时代特色。2)未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处于战争环境,未能真正推行。三、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1、代表人物: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2、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以求富)把君主专制制度和儒家思想作为统治的根本;用西方

4、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思想为封建统治服务。3、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2)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变局论¡±4、活动:兴起洋务运动5、实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器物改革。46、结局:甲午战争战争的失败,说明洋务运动的破产7、影响:1)开启中国现代化(工业、国防、教育)的进程;2)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4)有利于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四、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19世纪60-70年代1、代表人物:郑观应、马建忠、薛福成、王韬2、主张

5、: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君民共主制)3、背景:1)6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2)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和科技的传入4、活动: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兴办近代民族企业5、影响:1)对中国近代宪政运动起到了先导作用;2)为康梁维新变法做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6、局限: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的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实施。7、与洋务派的关系与不同:1)从洋务派分化而来;2)认为单纯学技术不能使国家富强,主张学习政治制度五、资产阶级维新派:

6、19世纪90年代1、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2、主张:1)前期主张建立以设议院为核心、以三权分立为原则的君主立宪制度2)后期主张尊崇君权,以君权变法;先开民智,后行立宪3、背景:1)《马关条约》及列强的瓜分狂潮,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也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3)早期维新思想的宣传,奠定思想理论基础4、活动:掀起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戊戌变法¡ª¡ª失败5、影响:1)推动了中国近代宪政运动的发展;2)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7、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3)是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4)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6、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改良道路行不通六、清政府的立宪之路:20世纪初1、背景:1)《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列强要求清政府政治上适度现代化,以便为其服务3)民主革命浪潮兴起,立宪呼声高涨;为挽救统治。2、过程:1901年,实施新政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皇帝独揽统治大权¡ª¡ª

8、实质上是以法律形式将皇权固定下来41911年,组成¡°责任内阁¡±(皇族内阁)3、实质:名为君主立宪,实为君主专制4、影响:1)激化矛盾,加速清政府的覆灭;2)冲击了君主专制政体,不自觉地向政治民主化迈进;3)传播了宪政知识,培养了宪政人才,进行了民主政治的启蒙教育,奠定了中国近代宪政的基础。七、资产阶级革命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1、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2、主张:三民主义(核心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背景:1)《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化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