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IV)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IV)

ID:45389973

大小:83.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IV)_第1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IV)_第2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IV)_第3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IV)_第4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IV)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I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IV)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选出并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总计40分。)1.下列关于世界观与哲学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B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朴素的,哲学则是对自然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方法论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中,许多人也这样安慰自己: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2、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遂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下列说法与材料寓意相符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心外无物,天下非一物非吾度内者C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D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4.《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

3、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5.以前,人们通常以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阳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形式和人的神经系统反应形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一位诗人曾用生动的语言表述了

4、错误的自白:“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从这一自白中能得出的结论是①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谬误从反面推动真理的发展②对于每个人来说,犯的错误越多,获得的真理就越多③找出所犯错误的原因意味着接近了真理④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的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

5、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8.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的遐想。为了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于xx年8月发射了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进一步证明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

6、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水亭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这句话从一侧面折射出A离开物质谈运动是错误的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规律是事物运动中的本质联系10.有人说:“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的。”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①把个人意识看成是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②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③否定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④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11.温家宝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立足我国基本

7、国情,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制定实施新形势下的治水方略。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这体现了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践决定认识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1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B认识对实践具有推动作用C实践是认识的源泉D认识和实践密不可分13.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①创造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

8、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4.元好问有诗云:“眼处欣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图画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下列选项与此诗包含哲理相似的是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5.有资料显示,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