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专题一 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ID:45390679

大小:61.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1-12

专题一   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_第1页
专题一   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_第2页
专题一   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_第3页
专题一   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_第4页
专题一   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一 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热点专题: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一)热点材料展示:材料一:2011年,我们告别“十一五”,迈进了“十二五”的门槛。在刚刚过去的5年,,我们遭受并抵御了国际金融风暴的严峻挑战,经历了汶川、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以及南方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隆重纪念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波谲云诡,跌宕起伏,艰苦卓绝。而又成就斐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十一五”都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5年。它为即将到来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材料二:2010年10

2、月15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还指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增

3、长方式的强大动力。《建议》体现了执政党对今后5年发展的思考和部署。材料三: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建议提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坚持住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在扩大内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科教和人才、资源和环境、文化、民生、体制改革和开放等方面都应有所提高。材料四: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此次会议批准的“十二

4、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蓝图,并把已经开始的下一个五年定位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攻坚时期。”这意味着,今后五年仍将成为“改革年”,并且是“改革攻坚之年”、“全面改革之年”。(二)知识链接:(主要对应的是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了经济繁荣、百业兴旺、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的时期,人民摆脱了贫困,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生动体现。2、这些变化说明:

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4、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现在处于并

6、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5、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的幸福线。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因此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动力。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三大制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目前已经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但我们现在达

7、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21世纪的头20年,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社会建设的重点:改善民生;因此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8、我国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造成资源的

8、巨大损失和浪费,更加剧了资源短缺。目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