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形期的诗歌创作》PPT课件

《成形期的诗歌创作》PPT课件

ID:45391249

大小:416.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11-12

《成形期的诗歌创作》PPT课件_第1页
《成形期的诗歌创作》PPT课件_第2页
《成形期的诗歌创作》PPT课件_第3页
《成形期的诗歌创作》PPT课件_第4页
《成形期的诗歌创作》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形期的诗歌创作》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章成形期的诗歌创作第一节自由体诗继五四初期白话新诗的发难以后,本期白话新诗在四个方面展开,即文学研究会的自由诗、小诗、情诗、政治抒情诗。一、文学研究会的成员的诗1922年1月15日,由刘延陵、朱自清、俞平伯、叶绍钧创办的《诗》刊由上海的中华书局出版,至1923年5月15日2卷2期终刊,共出7期。这是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上第一个现代汉诗诗刊。在《诗》上撰稿的作者还有王统照、郑振铎、徐玉诺、刘梦苇、汪静之、潘训、冯雪峰、冯文炳等人。1922年6月,朱自清、周作人、徐玉诺、郭绍虞、叶绍钧、刘延陵、郑振铎的合集《雪朝》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朱自清成为文学研究会中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2、他出有《踪迹》(1924)诗文合集。叶绍钧有《箧存集》、徐玉诺有《将来之花园》、王统照有《童心》(多体裁合集)。回目录二、小诗成为1921年起的现代汉诗热潮始作俑者为冰心。1923年1月,冰心164首小诗结集为《繁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同年5月,182首小诗结集为《春水》,由新潮社出版。冰心的小诗典型地体现了她的“爱的哲学”的主张。三、爱情诗的创作成为五四落潮后的时尚现代汉语情诗的始作俑者是湖畔诗社。湖畔诗社由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四人1922年3月在杭州西湖组成,同年4月出版了诗歌合集《湖畔》,8月汪静之出版了个人诗集《蕙的风》,次年12月出版四人诗歌合集《春的

3、歌集》。冯至(1905—1993),河北涿县人,原名冯承植。在20年代的现代汉诗中,独具一帜,以至被鲁迅认为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早期代表作《蛇》堪称名篇。蛇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莫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在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光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潜潜走过; 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四、政治抒情诗,在20年代开始成形蒋光慈(1901—1931),又名蒋光赤,安徽霍丘人,有《新梦》(1925)、《哀中国》(1927)。第二节象征诗派与

4、李金发一、象征诗派产生的背景五四浪漫主义情感泛滥的逆动。波德莱尔为代表的法国后象征派的影响。二、李金发及其诗歌的思想内容李金发(1900—1976),字遇安,名淑良,广东梅县人。著有《微雨》(1925)、《为幸福而歌》(1926)、《食客与凶年》(1927)。这三本诗集写于1920到1923年间。1.李金发诗表现了以丑为美的现代主义倾向。他的诗表现人生、命运的悲哀,歌唱死亡。他的《弃妇》算是典型的绝唱: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割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越此短墙之角,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如荒野狂风怒号:战栗了无数游牧靠一根草儿,与上帝

5、之灵往返在空谷里。我的哀戚惟游蜂之脑能深印着;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然后随红叶而俱去。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长染在游鸦之羽,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静听舟子之歌。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丘墓之侧,永无热泪,点滴在草地,2.他的《有感》,歌唱死亡,是这种“恶之花”价值观的典型体现: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半死的月下,载饮载歌,裂喉的音随北风飘散。吁!抚慰你所爱的去。开你户牖使其羞怯,征尘蒙其可爱之眼了。此是生命之羞怯与愤怒么?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3.李金发还写有大量的情诗,他笔下的爱情

6、,有恋爱的甜蜜、忧伤与性感。4.李金发还有一些怀念故乡的诗,如《故乡》、《春城》等。三、李金发诗歌的艺术成就与缺陷1.李金发的诗把五四浪漫诗的情感泛滥加以收敛,这是他最大的诗学贡献。通过象征体的另一种写实,籍以表达心中所感与心中之情,所感与情感并不直抒,只借象征体以含蕴,仁智各见而多义朦胧,这就让诗回到模糊,《弃妇》就是典范之作。李金发通过诗作创作实践了象征派的美学观念。2.李金发的诗艺,还在于意象的陌生化操作,所谓“观念联络的新奇”是也。3.李金发诗还大量采用比喻、象征、借代、通感、联想、暗喻等修辞手法。4.李金发诗的意象,具有独特的悲哀、神秘的色彩。5.作为熟练的现代

7、汉语诗,李金发是不够的,现代汉语对于他来说,还有一个修炼的过程,徐志摩就完成了这一点。四、其他象征派诗人后期创造社三诗人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也倾向于象征派,姚蓬子、石民也写象征诗。穆木天的诗集《旅心》(1927)。王独清(1898-1940),陕西长安人,著有《圣母象前》(1926)、《死前》(1927)、《独清诗集》(1928)、《威尼斯》(1928)、《零乱章》(1933)。冯乃超(1901-1983)曾用名公越、子韬等。原籍南海,生于日本横滨,著有《红纱灯》(1928)。五、象征主义诗派的意义李金发等人的象征派诗的创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