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理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理

ID:45396879

大小:7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每题3分,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赍发(jī)朔风(shuò)出岫(xiù)熟稔(niǎn)B.睇眄(dì)潦水(lǎo)纤歌(xiān)盛筵(yán)C.坳堂(ào)蓬蒿(gāo)孑孑(jié)捧袂(jué)D.叨陪(dāo)抱厦(xià)坍缩(tān)蜂窠(cháo)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湍飞窈窕夙遭闵凶腾蛟起凤B.殒首猖狂投笔从容涸辙之鲋C.莽苍舂粮层峦耸翠门衰祚薄D.自矜冀轸扶摇直上云消雨

2、霁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十余座洋楼,每座均灯光明亮,绿窗红帘,五光十色,锣敲笙响,响遏行云。B.他已经日薄西山,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到暮年了才发觉自己曾经崇拜的偶像不过是华而不实的小人。C.《战狼2》的导演吴京把最重要最难做到的角色给了自己,其他男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D.黑作坊进口肉事件闹得可谓沸沸扬扬,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原料安全的关注。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

3、,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B.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会立即就能够感觉到,这种恬然自适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才会有的。C.随着申办冬奥会工作的成功,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D.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归去来兮辞》中“松菊犹存”中的“松菊”是隐士精神的象征。松与菊不

4、畏霜寒,因此比喻坚贞节操或具有坚贞节操的人。B.《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是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种选拔方式一直延续到清朝。C.《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中的“晦朔”是古人用来纪月的称谓,其中“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月末,而“朔”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D.《滕王阁序》中“勃,三尺微命”中的“勃”是作者自称自己。他的字是“子安”。古人的名一般是出生一个月由父亲命名,而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取的。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通假现象,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瞻衡宇通“横”B.夙遭闵凶通“悯”

5、C.而征一国通“能”D.而御六气之辩通“辨”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悦亲戚之情话B.庶刘侥幸,保卒余年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情在骏奔②乐琴书以消忧③雄州雾列④襟三江而带五湖⑤窜梁鸿于海曲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⑦德合一君⑧腾跃而上⑨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⑩谨拜表以闻A.①③⑥/②⑦/④⑤/⑧⑨⑩B.①③⑨/②④/⑤⑦⑩/⑥⑧C.①③⑨/②⑦/④⑤⑩/⑥⑧D.①③/②④⑦/⑤⑩/⑥⑧⑨9.下列句子句式特征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6、)(3分)A.慈父见背遂见用于小邑B.莫之夭阙者彼且恶乎待哉C.今臣亡国贱俘宾主尽东南之美D.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中华传统文化立足现实的社会和人生,始终关注社会和谐与人生幸福。这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

7、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儒家文化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和突出。从孔子开始,儒家就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由此出发,便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爱万物”“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由人、社会至自然的层层理论展开,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向往与追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与自

8、然和谐相处。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