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ID:45407509

大小:3.48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1-12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1页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2页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3页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4页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真题1](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2)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解析]第(1)题,垂直自

2、然带的变化受水热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同一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受相对高度的影响。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垂直自然带谱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是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第(2)题,修建公路的目的是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答案](1)A (2)B[真题2](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1)R河大峡谷呈

3、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峡谷是位于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峡谷两壁及谷底气候、景观有很大不同,南壁是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大致风向为西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植物稀少;北壁则是迎风坡,降水较多,林木苍翠;谷底则由于气流下沉,气候干燥,呈现一派荒漠景观。第(2)题,可从R河中上游生态环境和水源保护,R河中上游多流经山区、

4、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科技水平低等方面分析说明。第(3)题,材料显示,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建了很多水库和引水工程,它们大量拦截了流向河流下游的水,这是造成R河河口出现断流的重要原因。此外,随着美国西部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使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增多,也截留了部分流向下游的水,加剧了断流现象。第(4)题,回答本题时必须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即径流量减少导致下游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加剧,进而造成气候更加干旱,植被更加稀少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答案](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

5、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2)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

6、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四大圈层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一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荒漠景观。(如下图)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森林植被破坏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读世界某自然带(图中阴影部分)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1)影响该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大气

7、环流C.洋流性质D.地形地势(2)下列地理过程能反映该自然带地理特征的是(  )A.坡地垦荒→水土流失→农业减产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洪涝频发C.过量引水→河流干涸→绿洲萎缩D.水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解析:第(1)题,图示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控制而形成的。第(2)题,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过程的推理与判断能力,考生要注意对区域特征的把握。A项多发生在低山丘陵地区,B项多发生在湿润地区,D项以沿海地区最为显著。答案:(1)B (2)C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形成(2)分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