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为什么不幸福1

中学生为什么不幸福1

ID:45417758

大小:8.41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3

中学生为什么不幸福1_第1页
中学生为什么不幸福1_第2页
中学生为什么不幸福1_第3页
中学生为什么不幸福1_第4页
中学生为什么不幸福1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为什么不幸福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生为什么?:不幸福数据分析渴望家庭和睦71%渴望父母管教56%学习压力大48%对生活的满意程度72%了解学习的重要性60%其中不学习会沮丧的52%对目前物质生活的满意70%原因:主观幸福感的缺失表现1.学习压力大,过于注重成绩2.渴望家庭和睦,缺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3.缺少自我时间的安排4.幸福感单一,将朋友和学习成绩看做幸福的来源一、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1、90%的学生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6%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心理压力,4%的学生不确定。事实上,有心理压力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学生多用好烦、太沉重、好辛苦等字眼来形容心理压力,这表明学生的心理压力已经超负荷

2、了。而这些压力主要是来自他们的学习。2.据调查87.6%的学生参加校外辅导和有偿家教辅导班主要集中在语文、英语、数学等主科。1、学习压力大,过于注重成绩1,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严重摧残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障碍。根据我们的调查在对一年级到初中一些学生的抽样调查中50%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希望有多于的自由时间,希望得到更多的玩耍时间,他们一致表示学习任务太重,让他们没有时间去考虑除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网上报告的中学生的作业:诗词12篇,文言文8篇。预习三篇,12张预习卷,英语单词12个单元。再看看中学生周

3、末的补课安排早上7到9点小提琴辅导,10到12点小天鹅舞蹈辅导,14点到16点上奥数提高班,晚上隔天还要上一次国学培养课。2011年11月的调查2、不切实际的目标追求,造成事与愿违的“失落感”因为生活过于顺利,他们对“成果的获得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的”学生某某就是个典型例子,他想上重点,知道考上重点中学不仅自己光荣,而且家庭体面,但是为了考上令人瞩目的重点中学必须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艰辛,要比别人更刻苦更勤奋,这种吃苦韧劲和思想准备他没有。目标达不到,于是,便自暴自弃,眼前一片愁云惨雾,一团漆黑,造成强烈的失落感。2.渴望家庭和睦,缺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中小学生主观幸福

4、感无性别上的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度保护以及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否认、拒绝的教养方式等等对中小学生的幸福感的多少占有很大比例。经过我们的调查71%的学生对于幸福的标准是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希望爸妈不吵架,多对他们表示关心和表扬,由此可以看出小孩很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所以现在的小孩家庭温暖的缺失导致他们的不幸福。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同时对父母的意见不再是简单地服从、照办,而是要分辩是与非。他们希望自主地安排生活,不希望、也不愿意父母干涉。但父母仍然用昔日对待儿童的教育

5、方法,这就产生家庭矛盾,也慢慢演变成为代沟。据了解在我国目前的城市社会里,父母与子女(青少年)之间的“代沟”通常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孩子本身对前途、事业的看法与父母的期待发生矛盾。长期研究中学生问题的温世春老师指出: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良好教育的那一代人,现在已经做了父母。他们之中,许多人对子女的高期望与自身的低素质之间矛盾,使家庭教育陷入困境。其二,突出表现是少男少女异性的需求兴趣,行为与父母对这种交往的担忧和干涉发生矛盾。其三,则是两代人生活方式上的差异案例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

6、、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有一位母亲,她出于担心和爱护,常常唠叨女儿要少与男生来往。有一次,母亲竟臭骂了几个来邀女儿去过朋友生日的同学。这使女儿受到极大的伤害:她在同学面前好没面子,同学不再跟她来往。她因此怨恨父母:“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要让你们难受。”她向父母喊叫“我就是要气你们!就是不好好读书!就是要把你们的钱拿去花光!”但她内心又很孤独,很苦闷。作为父母,本来唯恐伤害了子女,但却在不经意中伤害了子女。案例分析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女儿的角度思考,至少不会做出“臭骂前来邀请女

7、儿的同学”这样过于伤害女儿自尊心的行为来!父母应该知道: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同龄朋友而“忽视”成年人。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他们,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各位家长应切记: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只有先去理解,而后才能正确引导。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对上面那个被同学前来邀请参加生日宴会的女儿,家长完全可以这样做:先要肯定“社交”对于女儿是重要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不仅是因为同龄人能使孩子更开心、更快活;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来增进对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