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新高考备考监测联考地理试题

2020届高三新高考备考监测联考地理试题

ID:45428171

大小:235.8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3

2020届高三新高考备考监测联考地理试题_第1页
2020届高三新高考备考监测联考地理试题_第2页
2020届高三新高考备考监测联考地理试题_第3页
2020届高三新高考备考监测联考地理试题_第4页
2020届高三新高考备考监测联考地理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新高考备考监测联考地理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新高考备考监测联考地  理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前四章,鲁教版必修1前两章。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18年5月初向火星发射的“洞察”号无人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18年11月26日14时54分在火星成功着陆,执

2、行人类首次探测火星“内心深处”奥秘的任务。据此完成1~3题。1.“洞察”号无人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期间A.地球公转速度先快后慢B.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南移动C.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D.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动2.“洞察”号在火星上进行科研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有A.阳光不足,电力无法持续B.失重严重,在火星表面无法着陆C.强光暴晒,设备容易受损D.地形复杂,在火星表面行动受阻·10·3.可能对无人探测器传输信号到地球产生干扰的是A.太阳活动B.潮汐现象C.地球自转D.臭氧空洞  下列甲图中的阴影表示黑夜,C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乙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昼长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甲图图

3、示时刻A.北京时间为14时B.武汉太阳高度为该日最大值C.CD线两侧日期不同D.华北平原正逢日落5.若甲图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光照图,则乙图所示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B点全年昼长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  下图示意某年4月18日08时至19日14时徐州市城区、郊区地面气温及城市热岛强度逐时变化。据此完成6~7题。6.图示期间,徐州市A.白天城市热岛效应强于夜间B.夜间城市热岛效应强于白天C.白天向夜间过渡,城市热岛强度减弱·10·D.夜间向白天过渡,城市热岛强度加强7.导致徐州城区19日上午比18日上午气温偏高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昼夜长短B.正午太阳高度C

4、.天气状况D.人工取暖释放的废热差异  下图示意某日某半球局部地区大气环流图。据此完成8~10题。8.图示该日处于北半球的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9.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①西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④东南风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10.图示季节A.旧金山受戊控制,森林火灾频发B.长江流域正值伏旱天气C.新西兰受丁影响,气候温和湿润D.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下图为我国某气象站测得并绘制的某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据此完成11~12题。·10·11.该日影响该气象站所在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冷锋B.暖锋C.台风D.温带气旋12.图示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

5、变化是A.气温上升,天气转晴B.气温上升,天气转阴C.气温下降,天气转晴D.气温下降,天气转阴  读图,完成13~14题。13.据图分析,对纳米布沙漠的形成影响最小的是A.盛行风B.地形C.洋流D.气压带14.该海域有一渔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寒暖流交汇导致海水上泛B.入海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类C.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D.温带海区海水温度季节变化大  下图示意祁连山北坡北大河支流柳泉沟上游某水文观测站(海拔3713m)多年8月1日至9月29日逐日径流量变化。据此完成15~17题。·10·15.8月份,影响该水文站逐日径流涨落幅度较大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下渗C.蒸发D.

6、气温16.与8月份相比,9月份该水文站逐日流量涨落幅度减小的原因可能是A.蒸发量增加B.下渗量增加C.降雪量增加D.地面反射率降低17.在河流补给水量稳定的情况下,柳泉沟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可能导致北大河A.地表径流量相对减少B.两侧地下径流量减少C.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D.河流结冰期逐渐延长  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的地质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18~19题。18.与图中甲处岩石成因相同的是A.花岗岩B.大理岩C.玄武岩D.石灰岩19.图中岛屿和山脉的形成原因是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张裂运动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运动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

7、块的碰撞运动  壶穴是指基岩路面上一些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凹坑,·10·经过砂砾冲刷与磨蚀基岩坡面上原先的构造和岩性薄弱部位而逐渐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不少壶穴底部不平,中央高,周围低,坑中有中央岛。下图示意北京西山峰口庵石灰岩基岩路面上山地壶穴的形态特征。据此完成20~22题。20.形成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冻融作用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21.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主要形成于路旁边坡一侧的主要原因是A.坡度较缓,地表径流下渗较慢B.冲刷砂砾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