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

ID:45428735

大小:46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13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7)页。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和机读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6小题,每小题1.5分,共6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2、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亩三分地”是老北京人口中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意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源与先农坛皇帝“亲耕”藉田有关。明清两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农坛行祭农耕藉之礼,其“亲”耕的地块面积恰好是“一亩三分”。皇帝“亲耕”反映了中国古代A.敬天法祖的宗教观念B.家国一体的国家理念C.以农为本的治国思想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2.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精耕细作B.铁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D.自然经济3.我国有如下谚语:“及时刈艾

3、(除去杂草)仓必满溢”“施粪如用药,适度为佳”“麻黄种麦,麦黄种麻”“深耕三尺三,来年必丰年”。这些谚语最能说明我国古代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五谷丰登,生活舒适   D.传统文化底蕴深厚4.下图的农业工具应最早出现在A.西汉B.唐朝C.明朝D.清朝5.《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财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这说明,战国时期A.五谷开始种植B.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C.土地私有出现D.单位而积产量大大提高6.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

4、重心南移完成的是A.“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天下第二)C.“苏湖熟,天下足”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7.“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陆游《杂赋》诗中提到的“草市”最早出现于A.秦代B.唐代C.南北朝时代D.宋代8.明清时期,盛行一种佃农有权永久耕种地主土地的永佃制,即地主只能收租,无权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这一制度致使A.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B.佃农社会地位提升C.佃农地租负担

5、得到减轻D.政府财政收入增加9.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C.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10.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不再限制民间煮盐。这一政策有利于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强化中央集权D.小农经济发展11.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

6、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B.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C.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D.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2.汉武帝时下诏规定:有工商业户籍的商人及其家属,都不能占有田地,有敢于违反法令而购买田地的,官府要没收他们的田地。此规定旨在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C.防止国有土地的流失D.抑制土地兼并的发生13.如图为汉代最先进的利用水力的工具。此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汉代农田水利的发展情况B.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C.水力利用技术开始于汉代D.农田灌溉技

7、术走向自动化14.宋朝是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大发展时期,五大名窑留名青史,其中定窑位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15.如果你生活在唐朝的都城长安,你可能看到的景象有A.人们使用交子购买商品B.在瓷器店看到了精美的粉彩瓷器C.一些人到东市去买生活日用品D.长安城中坊与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16.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广州每年都有蕃客(外国商人)携带妻儿前来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蕃坊(蕃商聚居区)的限制,这些蕃客“富者资累巨万”。这表明当时A.坊市界限被打破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对外贸易的繁

8、荣D.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17.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这反映了A.经济繁荣改变社会风气B.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18.“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徽商的谦虚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