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I)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I)

ID:45432594

大小:12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3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I)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I)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I)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I)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V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VI)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B.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C.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D.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2、自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用……暮息而归。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江南其他一

2、些城市。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生产力的发展       B.粮食产量增加,富余了一定的劳动力 C.劳动力专业化出现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及3、平遥是著名的晋商发源地之一。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晋商活动范围广泛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       D.汇兑事

3、业在中国开始发展4、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5、观察左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

4、多的国家C.英国已逐步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6、1901年,英国人威廉·斯蒂德曾说:早晨,一个普通人从新英格兰制造的床单上起身,使用杨基保险剃刀刮胡子,在穿着北卡罗来纳短袜的脚上套上波士顿靴子,扣紧康涅狄格吊带……(注:材料所涉均为美国地名)从这段话可以推断出(   ) A.英国民众的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来自殖民侵略B.英国制造的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已失去市场C.美国制造的工业产品表现出强劲市场占有力D.美国已完全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7、据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工人1867年的收

5、入,是同一地区农业劳动力或苦力收入的4~8倍。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  )A.民用企业利润丰厚,工人福利待遇较好B.官方重视军事工业,工人收入相对较高C.招募的工人多来自西方国家,收入自然较高D.民族资本家为笼络工人,提供相对丰厚的报酬8、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捐杂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

6、本主义的发展9、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10、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的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为迁都重庆奠定了基础B.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中国资源的阴谋C.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7、D.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11、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下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C.“一五”计划实施  D.工业化基本实现12、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确定了市场经济

8、的改革目标13、1982年,深圳率先放开一切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逐步取消粮票和粮本等各类票证,终结了几十年的票证制度。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特区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精神B.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