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V)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V)

ID:45432769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3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V)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V)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V)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V)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V)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IV)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 “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西周分封制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等级制度特征C.尚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2.出土于云梦县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语书》是南郡郡守腾给本郡各县、道发布的一篇文告,其强调“矫端民心,去其邪僻,除其恶俗”。据此可知,郡守A.可以任免属县的官员B.权力类似西周的诸侯C.有地方民风教化之责D.掌管地方的监察事务3.唐开元以后,原本由尚书都省

2、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至政事堂裁决。甚至出现了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谍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这反映出A.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B.玄宗重视三省间的分权制衡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控D.相权对皇权形成明显的制约4.明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品级逐渐上升,并且被赋予“公”“保”等虚衔,获得“票拟”职权;同时,皇帝以司礼监代皇帝批阅奏章,奏章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宦官掌握了部分“批红”职权。这表明A.明代皇权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B.宦官与内阁相制约保证皇权独尊C.内阁大学士的品级职权逐渐提升D.宦官权力恶性膨胀且呈失控之势5. 古代雅典某思想家认为,“没有比政治权力分配均等更为荒谬的

3、了,应当作为权力分配主导原则的不是一种算术的(机械的)均等,而是一种几何的(按照公民的才能来划分等级的)均等。”这一观点旨在A.保障公民民主权利B.反对贵族把持政权C.鼓励公民理性思考D.确立民主政治基础6.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这说明罗马法的发展A.使奴隶的地位提高B.是奴隶的斗争推动的结果C.冲击了贵族的权威D.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7.从法律上看,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首相和内阁是英王的臣

4、仆。而实际上,英王临朝而不理政,从不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其全部政务活动根据内阁的“建议”执行。这说明A.英国法律具有象征性B.英王实际对内阁负责C.英国政体存在大缺陷D.英王的法理地位较高8.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州的目的在于A.消除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B.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C.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D.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9.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

5、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这表明,俾斯麦期望A.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C.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D.完善德国民主政治10.1840年12月11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律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禀”文体。这表明A.中国主权的丧失B.天朝体制逐步崩溃C.中西方地位平等D.西方凌驾清廷之上11.(天国)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

6、保护”英国过往商船。以上材料突出反映了A.中国沦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B.太平天国昧于国际交往准则缺乏外交经验C.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政策D.太平天国借自由通商与列强发展友好关系12.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13.学者费正清曾断言: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中国上的薄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

7、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该学者认为A.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C.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D.共和制难以植根中国社会14.1919年5月31曰,《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由材料可知A.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B.参加巴黎和会引起广泛不满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