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

ID:45453093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双周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该做法()A.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B.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C.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D.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2.唐代设立政事堂,二省宰相参加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做出决策。但皇帝经常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衔,参加政事堂会议。其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推进决策民主C.平抑宰相权力D.平衡二省关

2、系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垄断B.动摇了郡县制社会基础C.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D.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4、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A.基层自治卓有成效B.民间社会发育有限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D.县域经济长

3、期滞后5、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6、朱熹曾说:“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若夫治军省赋以为恤民之本,则又在夫人君正其心术,以立纪纲而已矣。”可见,朱熹意在说明()A.立纲纪以求稳定B.循理性而求王道C.正君心以申民本D.省刑罚而薄税敛7.儒教、佛教、道教从相互攻伐到

4、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这种官方哲学()A.属于主观唯心论意识B.以孔孟学说为理论基础C.强调行先知后的观念D.强调个性和个体的发展8、在行省由中央临时派出机构到地方常设机构的演化过程中,元廷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降低行省品秩,又将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这些措施()A.利于地方便宜行事B.试图削弱地方权限C.使行省独立性增强D.旨在加强中央集权9、明英宗以幼冲即位,三阁老杨荣等虑圣体易倦,因创权制:每一早朝,止许言事八件,前一日先以副封诣阁下,豫以各事处分陈上。遇奏,止依所陈传旨而已。这反映

5、明英宗时()A.决策权归于阁臣B.内阁制正式确立C.阁臣地位略有上升D.专制皇权受到制衡10、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B.城市发展推动文化大众化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11、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出处论述《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

6、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书•元帝纪》“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后汉书》杜诗“迁南阳太守……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C.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D.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12、两宋以来,民间流传“苏湖(今江浙地区)熟,天下足”的谚语;明嘉靖后,“湖广(今湖南湖北地区)熟,天下足”成为当时的普遍认知。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封建

7、政府的发展战略调整B.江浙地区经济出现衰退C.经济重心转移至湖广地区D.江浙经济结构根本改变13、明朝中后期时尚之风盛行:唐伯虎之画,宣德之铜炉,时大彬之紫砂壶,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时尚之物。苏州成为引领时尚之都,凡是做人“透骨时样”,就被称为“苏意”,凡是衣服式样新颖,就被称为“苏样”。以上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明代世俗文化成为社会文化主流B.苏州因商业兴盛而成为时尚之都C.商品经济浸染致使享乐观念流行D.经济水平的提高丰富了精神生活14、明代“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增币者,必走浙之东也。

8、”这反映出当时()A.苏州纺织业发达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自然经济受到冲击15、关于英使节马戛尔尼有没有跪谒乾隆帝一事,军机大臣和珅的奏折“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