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文学史概说》PPT课件

《两汉文学史概说》PPT课件

ID:45458102

大小:210.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1-13

《两汉文学史概说》PPT课件_第1页
《两汉文学史概说》PPT课件_第2页
《两汉文学史概说》PPT课件_第3页
《两汉文学史概说》PPT课件_第4页
《两汉文学史概说》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汉文学史概说》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两汉文学概况一、汉诗: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二、汉赋:京都田猎大赋咏物抒情小赋三、两汉史传散文:《史记》《汉书》四、两汉诸子散文:政论散文学术散文汉代社会概况一政治方面1两汉王朝都是夺取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而建立起来的2西汉前期、东汉初年,经济有较大发展,社会较为稳定,学术文化繁荣。西汉出现了“润色鸿业”的新文体——汉赋。3武帝以后,由于长期的穷兵黩武,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严重,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势力日益增强,社会矛盾更加尖锐。4、东汉后期,由于皇帝年幼,出现了外戚、宦官专政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代之一。汉代社会概况二思想文化方面1西汉

2、初年,思想比较活跃自由,黄、老之学盛行。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思想开始定于一尊,束缚着学术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作家的创造性。这种情况直到东汉末年才发生了变化。2西汉末年,出现了“纬书”,即与“经书”相配,具有附会于儒家经典的性质。“谶”是神的预言,实际上是一些巫师或者方士所作的能够预示吉凶的韵语,即宗教神权的象征。东汉时期,经学走向神学。其间,也出现了反谶纬、疾虚妄的进步思想家,如桓谭、王充、张衡等。3、今古文之争:汉代社会概况三社会风气方面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献纳辞赋的风气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鸿都门学是灵帝光和元年(1

3、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专门学习辞赋书画。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作家群体生成期的一件大事。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1巨丽之美2进取精神3批判与赞颂的更迭4从浪漫到现实5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比方说古诗十九首的产生第一章汉赋 第一节概说一、赋体的来源赋源于《诗经》。班固在《两都赋序》中说:“赋者古诗之流也。”赋源于《楚辞》清代的刘熙载在《赋概》中也说“《骚》为赋之祖。”钱钟书《管锥编》说:“枚乘命篇,实类《招魂》、《大招》,移《招魂》之法,施于‘疗疾’,又改平铺为层进耳。”《文心雕龙·辨骚》说“叙情怨,则郁伊

4、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侯,则披文而见时。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扬沿波而得奇。”赋体的来源三是认为赋源于战国纵横家说。比方说刘师培“欲考诗赋之流别者,盍溯源于纵横家哉!”(《论文杂记》)。四是认为赋源于荀况的作品。荀子是第一个以赋名篇的作家,他的《礼》、《智》、《云》、《蚕》、《箴》皆为隐语,关于赋与隐语的关系,《文心雕龙·诠赋》中说“观夫荀结隐语,事数自环。”王闿运《湘绮楼说诗》也说“赋者,诗之一体,即今谜也,亦隐语,而使人自悟,故以谕谏。”汉赋二、“汉赋”的含义:汉代的正统文学,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以铺采

5、摛文为特色,兴于楚而盛于汉,是一种非诗非文、亦诗亦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朱光潜先生说它“有诗的绵密而无诗的含蓄,有散文的流畅而无散文的直截”(《诗论》)。三、汉赋发展的阶段、代表作家和作品:初兴阶段,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枚乘《七发》;盛兴阶段,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模拟阶段:扬雄《长杨赋》《羽猎赋》;转变阶段: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三、汉赋的分类从体制上说,汉赋有大赋与小赋之别。大赋多“润色鸿业”,小赋多咏物抒情。从表现内容上看,汉赋可分为京都田猎大赋、咏物抒情小赋和骚体赋。骚体赋是受楚辞影响最为深刻的赋

6、,主要产生在汉初,在内容上、形式上、风格上都和楚辞相当接近,如内容上侧重于抒情,而且抒发的多是抑郁之情;在形式上多用“兮”字句,句式整齐,通篇押韵等。三、汉赋的分类京都田猎大赋是汉赋的主导样式,具有以下特点:在内容方面多描写帝王宫苑的富丽、都市的繁华,物产的丰饶,封建统治者的奢侈生活,借以夸耀汉帝国的盛威。虽然赋末附有规谏之意,但“劝百讽一”,收效甚微。在形式上,铺张渲染,辞藻华丽,结构宏伟,韵散结合,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咏物抒情小赋出现在东汉中叶。这一时期,汉王朝的国势逐渐衰微,政治上的黑暗、儒学的衰微、有识之士处境的日益艰难,加剧了文人的忧

7、虑和愤懑。形诸于文字,就产生了直抒胸臆、表现自我情感的抒情小赋。四、汉赋兴盛的原因首先,汉赋的兴盛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汉赋兴盛的时期正是汉帝国经济大发展和国势最强盛的时期。第二,汉武帝好大喜功,雅好文艺,招纳很多文学侍从之臣在自己身边,提倡辞赋,诱以利禄,因而以歌功颂德、“润色鸿业”为目的的汉大赋就产生、兴盛起来。第三,楚辞、荀赋的影响。第二节汉赋的发韧期一、贾谊的抒愤伤怀之作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据《史记》记载他年十八就以善写文章而闻名郡中。二十多岁就深得孝文帝赏识,官至太中大夫,且“诸律令所更定,及列后悉就国,其说皆

8、自贾生发之”。这样的宠幸当然引起了很多人的攻击,“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