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统测试题(一)

2019届高三历史统测试题(一)

ID:45461335

大小:9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统测试题(一)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统测试题(一)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统测试题(一)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统测试题(一)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统测试题(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统测试题(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统测试题(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古代,父亲在家中居统治地位,实行“一言堂”,是绝对的真理,鲁迅说“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利和威严,若是老子

2、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上述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C.宗法制D.皇帝制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道:“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

3、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3.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自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政治逐步确立B.秦灭六国疆域辽阔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4.近年来,随着《甄嬛传》《琅琊榜》等剧的热播,以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道。抛去艺术夸张成分,导致古代社会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家国一体  B.君权至上C.宗族制度D.嫡庶有别5.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

4、比例26%15%4%17.2%24.5%46.1%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更B.文化下移趋势增强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D.制度的变革与创新6.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A.历史研究的角度影响了历史研究的结论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C.历史研究不会形成统一的结论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7.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即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

5、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材料意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注重()A.因地制宜B.适时播种C.使用绿肥D.精耕细作8.《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此后宋元明清几代法律都承袭了这一规定。这一规定(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形成B.反映了平等平均观念盛行C.导致土地经营日益细碎化D.表明了古代法律不断健全9.《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  )A.阐释了

6、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B.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C.说明手工商业在家族之间传承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10.明朝时,“交租之外,两不相问,即或退佃,尽可别图。故其视业主也轻,而业主亦不能甚加凌虐。”这反映了当时()A.商品经济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封建剥削减轻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11.清雍正元年,明令以银两支付官俸:“米每石,自五钱至一两;豆每石,自五钱至九钱七分;草每束,自三厘至九厘二毫不等。均照从前额定各地方价值,折给官兵,自行采买。”之后,用银两支付俸给的范围扩大了。据此可推知(  )A.官员腐败可以得到有效

7、控制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俸禄改革C.货币赋税已取代了实物赋税D.为强化集权克扣地方的军费12.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与这一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B.“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C.“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D.“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13.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治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乎!”又说:“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勿贪,不

8、可得也。”作者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  )A.发展生产,百姓归心B.从严治吏,消除贪腐C.实事求是,经世致用D.礼法并用,风清气正14.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