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

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

ID:45464688

大小:79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_第1页
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_第2页
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_第3页
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_第4页
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地理上学期8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读图“某区域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落差为60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P地等高线的数值为:A.300米B.400米C.500米D.330米2、图中观景台(高出瀑布下方水潭水面5米处)与山峰的高差最有可能为:A.310米B.320米C.340米D.390米古人造字,蕴含着某些地理知识,如“间”一“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如图。据此回答问题。3、图中房屋的朝向可能是A.座东朝西B.座北朝南C.座西朝东D.座南朝北4、秋分日北京时间11:30时,

2、某地正好“门里有日午间到”,且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与门的面积相同,则该地可能位于A.松嫩平原B.华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5、如果图中房屋位于我省,当正午屋内地面光照面积不断增大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①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②该地肯定昼短夜长③该地昼不断缩短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6.图示区域众多季节性河流的季节性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A. 人类过度用水    B. 气温季节变化    C. 上游修建大坝    D. 冰雪消退7.N湖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近年来湖泊有减小趋势,

3、其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 湖边城镇建设C. 引水灌溉,蒸发量增加    D. 围湖造田大陆沿岸在不同季节盛行不同方向的风会导致附近海域形成不同性质的洋流,从而使附近地理环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下图为某季节北印度洋局部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8.此季节图示洋流的影响是(  )A.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使西亚到中国的船只航速减慢C.使该海域温度升高,影响鱼类生长D.使该海域附近的污染物向西南方向扩展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4、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9~10题。9.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10.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穂定的扎龙湿地。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关于扎龙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势平坦开阔,排水不畅B.气候寒冷,地下水位低C.地下冻土层发育

5、,地表水不易下渗D.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易泛滥12.关于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先增加,后减少B.先减少,后增加C.逐渐减少D.逐渐增加读某河流沉积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15题。13.该地貌多发育在河流的 A.入海口   B.出山口 C.发源地  D.中下游14.受流水的长期作用,该段河道的横向迁移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15.甲地最适宜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农业用地  B.港口用地  C.生态用地   D.住宅用地16.右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

6、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A.⑥①②  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很多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逢一、三、五在甲地,逢二、四在乙地,逢六、七在丙地,逢八在丁地,逢九在戊地,如图所示(以农历计,初一、十一、廿一为逢一,其余类推)。据此回答2题。17.该地区A.集镇分为两级B.集市的周期为三天C.甲地的服务范围比乙地小D.丙地的服务功能比戊地齐全18.图中丁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C.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D.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

7、。该城市有xx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线,穿过该城市多采用高路基(如图二)或公路涵洞的方式。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19.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铁路交通D.水运20.在当时条件下,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为()A.形成立体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小B.防城市内涝C.阻止行人穿行,加强交通安全D.夯实地基,防止地面下沉.读“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图中a、b、c分别表示1930年、1970年、xx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状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21.图

8、中反映出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自然增长率上升    C.人口老龄化显著    D.人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