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明的形成》PPT课件

《农耕文明的形成》PPT课件

ID:45476976

大小:3.75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11-13

《农耕文明的形成》PPT课件_第1页
《农耕文明的形成》PPT课件_第2页
《农耕文明的形成》PPT课件_第3页
《农耕文明的形成》PPT课件_第4页
《农耕文明的形成》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耕文明的形成》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课农耕文明的形成河姆渡遗址浙江省余姚市1973年发现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是当时罗江公社村民偶然发现的。经过考证,这处遗址最深的第四文化层历史在距今6000年到7000年之间。由于该遗址是周边同一类型、同一年代发现遗址中最早发现的,因而这一类型的遗址所代表的史前文化被统称为河姆渡文化。《骨耜(sì)》河姆渡人使用的主要农具叫“骨耜”,采用鹿、水牛的肩胛骨加工制成,用来挖地翻土。《碳化水稻粒》河姆渡干栏式房屋示意图云南苗族竹楼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模型半坡遗址半坡人的鱼紋彩陶盆彩陶人面鱼纹盆19

2、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新石器时代前期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大禹治水图什么是禅让制?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上游河南、陕西一带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1922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在河南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村发现。仰韶文化的农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磨盘、骨器、鱼钩、鱼叉、箭头……半坡遗址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于1953年春发现。就地建成了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新石

3、器时代遗址博物馆。博物馆面积约3000平方米。有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圈栏及起防护和泄洪作用的大围沟等遗迹,比较完整的保留的半坡原始社会村落的原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