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 (新版)粤教版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 (新版)粤教版

ID:45483376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3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 (新版)粤教版_第1页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 (新版)粤教版_第2页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 (新版)粤教版_第3页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 (新版)粤教版_第4页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 (新版)粤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 (新版)粤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九年级化学上册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案(新版)粤教版课标依据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一种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一、教材分析本章是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微观角度来学习化学。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但可以把绪言和第一章教学内容从微观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是继续学习以后其他章节内容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工具。而“分子”这一节又是把学生引入微观世界的第一步,上好这一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能更容易接受,教学从人们所熟悉的物质变化入手。很自然地把学生

2、引入物质的微结构之中。道出了物质由肉眼所看不见的分子等微粒构成的结构。并从分子的观点,对物质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等概念进行了更深入本质的讨论。二、学情分析学生对物质的认识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在初二物理课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认识,知道它们非常小,肉眼无法观察到,但它们确实是客观存在的。在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会以燃烧、分解、化合、扩散、蒸发、溶解、热胀冷缩等化学、物理学概念来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加以解释。但对物质的内在

3、变化及其原因却很少接触,一些化学微观概念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是本课教学的关键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能力:学生认识分子的概念、特性,并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及分类。过程与方法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将微观转化为宏观,想象的学习方法及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及特性。教学难点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纯净物及混合物。五、教

4、法学法本课时教给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想象,推理。启发学生思考。将学生的注意力由宏观的现象,引导到对物质微观构成的抽象思维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通过对物质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间互相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知识不断渗透具体的学习方法。六、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实验1,提出问题:为什么隔了很远错就闻到了香气了呢?学生回答: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教师提问什么是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提问保持水、二氧化碳、氧气化学性质

5、的最小微粒是谁?换句话说,水是由什么构成的?二氧化碳呢?氧气呢?学生回答: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许许多多的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许许多多的氧分子分子构成的。师生共同总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联系已有知识总结注意点。1、构成:微观(如: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   组成:宏观(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2、一种: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只是其中一种)3、微粒:微观粒子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

6、设问:既然分子是微观粒子,那分子是大还是小呢?(小)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43页:知识视窗“分子有多大”学生总结:分子的特性——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分子还具有什么特性?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隙(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学生实验1:混合50毫升酒精与50毫升水         现象:总体积小于100毫升(总体积为98.5mL)         结论:分子间有间隙学生实验2:两名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抽取20毫升的空气和20毫升的水,并进行推压         现象:空气易

7、推压,水不易推压         结论空气中分子间间隙大于液态水分子间的间隙学生总结,分子的特性:分子间有间隙,且气体分子间隙>液体分子间隙、固体分子间隙 学生实验4:①先打开氨水试剂瓶,扇着闻,发现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氨水具有挥发性                   ②向取出的氨水中加入酚酞         现象:酚酞变红         结论: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显碱性                          用学生学过的空气为实例让学生想象分子的存在。先让学生知道酚酞遇氨水变红为下面实验做铺

8、垫。现象:A烧杯中变红,B、C烧杯中不变色         结论:①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NH3分子溶于酚酞溶液中,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变红(氨气本身没有酸碱性)               ②NH3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学生总结,分子的特性——分子在不断运动;气态分子运动剧烈;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学生活动:举出生活实例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教师:分子运动理论应用广泛,包括自然界雨、云、雾等自然现象都和分子运动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