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 梯级演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防治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梯级演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防治

ID:45484267

大小:3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3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梯级演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防治_第1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梯级演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防治_第2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梯级演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防治_第3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梯级演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防治_第4页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梯级演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地理 梯级演练 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荒漠化的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地理梯级演练区域可持续发展2.1荒漠化的防治【双基题组】  读我国局部地区土地类型示意图。完成1、2题。1.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C.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水土流失2.乙地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xx·淄博模拟)下图为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单位:m2),读图回答3、4题。3.下列推论、说法正确的是(  

2、)A.诸河流中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故河流含沙量最大B.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比例大于长江C.辽河水土流失面积小,故流域植被保护情况良好D.珠江流量小,流经珠江三角洲,地势平缓,流水侵蚀作用弱,水土流失面积小4.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  )①流域面积广②围湖造田③降水丰富且强度大④植被破坏严重⑤土质疏松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⑤5.(xx·黄冈模拟)读贵州地形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贵州地形的基本特征。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是我国西南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2)分析贵州石漠化的成因,并

3、说出与之相关联的三种自然灾害。【高考题组】  (xx·重庆文综)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1~3题。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3.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

4、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①B.②C.③D.④4.(2011·北京文综)读下图,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答案解析【双基题组】1、2.【解析】1选A,2选C。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甲地处我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破坏;乙地处内蒙古草原区,草场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丙地处黄土高原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甲、乙、丙三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甲地植树造林、合理采伐、及时抚育;乙地退牧还草、合理放牧、保护草场;丙地退田还林

5、、植树种草、改坡为梯。3、4.【解析】3选B,4选C。第3题,由图可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小于长江流域,但治理的面积大于长江流域,故黄河流域治理面积比例大于长江。第4题,围湖造田对洪涝灾害影响较大,但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长江流域主要以红壤为主,土质黏重,并不是土质疏松,而①③④都是长江水土流失面积大的主要原因。【知识拓展】治理水土流失应以“脱贫”为中心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又是导致人地关系紧张的关键。由于人口增长导致经济压力增大,为了生存和发展,故选择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方式,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应以“脱贫”为中心。5.【解析】第(1)题,

6、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两个方面分析,结合海拔大部分在500米以上,联系经纬度可以判断地形类型为高原,根据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地势特征,另外要关注该地区特殊的地貌:喀斯特地貌。第(2)题,石漠化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地形崎岖、降水集中容易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石漠化会加剧干旱。答案:(1)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2)自然原因:降水丰沛、集中(气候暖湿),山高坡陡(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较薄,易发生侵蚀。人为原因:乱砍滥伐(过度樵采)、不合理耕作方式(过度开垦)、工矿建设等。(任选两项即可)关联性灾害:滑坡、泥石

7、流、山洪、旱灾。(任选三项即可)【误区警示】明确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首要因素(1)自然因素为生态破坏创造了条件。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环境、异常的气候变化等客观因素,决定了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地区差异性,也决定了某些生态环境的相对脆弱性和失衡性。(2)人为因素为生态破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超载过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和管理不当、滥挖滥采等。总体来看生态环境有自然原因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如超载过牧、盲目开垦是造成草地退化的首要原因。【高考题组】1~3.【解析】1选B,2选D,3选A。第1题,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地形、降水量、植被状况等。第2题,此题关键是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