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演义名著导读》PPT课件

《国演义名著导读》PPT课件

ID:45491233

大小:982.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1-13

《国演义名著导读》PPT课件_第1页
《国演义名著导读》PPT课件_第2页
《国演义名著导读》PPT课件_第3页
《国演义名著导读》PPT课件_第4页
《国演义名著导读》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演义名著导读》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国演义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1.先秦两汉——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宗教故事等。2.魏晋南北朝——古代小说的童年期。此时出现了“志人”“志怪”小说,合称笔记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小说初具规模,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干宝《搜神记》(志怪)。3.唐代——古代小说的成熟期。唐代出现了唐传奇。著名的唐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4.宋代——话本产生。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也称“话本小说”。代表作有《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

2、》。5.明代——白话小说蓬勃发展。明代出现了“拟话本”。著名的作家作品: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6.清代—长篇小说创作的高潮。清代的《儒林外史》(吴敬梓)和《红楼梦》(曹雪芹)的问世,把长篇小说的创作再一次推向高潮。此时的文言短篇小说著名的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国古典名著诗: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东西三水桃花红”:“东”指《东周列国志》;“西”指《西游记

3、》;“三”指《三国演义》;“水”指《水浒传》;“桃花”指《桃花扇》;“红”指《红楼梦》。“官场儒林爱金瓶”:“官场”指《官场现形记》;“儒林”指《儒林外史》;“金瓶”指《金瓶梅》。“三言二拍赞今古”:“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今古”即《今古奇观》。“聊斋史书西厢镜”:“聊斋”指《聊斋志异》;“史书”即《史记》;“西厢”即《西厢记》;“镜”即《镜花缘》。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人,山西太原人,。作者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

4、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成了《三国志演义》或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我们今天叫的<三国演义>是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的评点修改本《三国演义》)走近作者与作品《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历史演义”,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历史上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三国演义》是《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简称,描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兴起与灭亡的历史过程。《三国演义》的形

5、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有一个漫长的成书过程。三国结束后不久,就有了陈寿的《三国志》,刘宋裴松之为之作注。裴松之引用魏晋人的著作达二百一十余种,资料详实,极大地充实了《三国志》的内容。与此同时,关于三国的各种传说、故事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到元代时,便形成了一部《全相三国志平话》,这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三国故事的第一部小说定本。罗贯中正是综合《三国志》、民间传说和《全相三国志平话》等最终写成了《三国演义》。可见《三国演义》是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由作家加工整理完成的。即所谓“世代累积型”小说

6、。《三国演义》描写了上百次战争有虚有实、有详有略,堪称“军事文学”之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民间积累--文人定型东汉末年,陈寿《三国志》、裴松之的注隋代,文艺表演中已有“三国”的节目--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唐代,李商隐有《骄儿》诗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宋代,“说话”艺术中已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元明之际,以三国为题材的杂剧剧目就有60种之多。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创作了《三国志

7、演义》这部历史演义的典范作品。《三国演义》的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年间的刊本,二十四卷,分为二百四十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此书作了较大的加工整理,逐回加上自己的评论。这种简称为《三国演义》的一百二十回本就是后来通行的本子。三国演义】基本情节(四大部分)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起至晋武帝太康元年此间一百余年的战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旋涡。以蜀刘政权为中心,写出了魏、蜀、刘三国盛衰历史。(一)从黄巾起义(群雄纷争)到曹操平定北方。(1至33回)主写曹。黄

8、巾起义和董卓造反这两次机会给了各路英雄豪杰起事的理由。平息之后,各路诸侯相互拼杀。1至第14回是整个故事的序幕和大背景。首先交代汉末朝纲松弛,人心思乱,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起群雄登场。董卓进入洛阳,专政乱国,各路诸侯起兵讨伐。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董卓。随后,各路军阀展开了混战。在这一部分里,《三国演义》里的许多主要人物纷纷出场,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袁绍等。15至第33回主要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