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术语

中国古建筑术语

ID:45502204

大小:42.0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11-14

中国古建筑术语_第1页
中国古建筑术语_第2页
中国古建筑术语_第3页
中国古建筑术语_第4页
中国古建筑术语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建筑术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建筑术语[一顺一丁]古建筑墙体砌筑方法之一,又称“梅花丁”。每层砖以一横一纵交替垒砌,明代建筑墙体多用此种砌造方法。[一品书散水]古建筑砖作术语,亦称“一封出散水”。一种简单的散水做法,常用于台基周缘。砌墁时先用条转沿基底铺设一周,其外边在载以一圈立柱,借以起到疏导雨水、保护基础的作用,散水的宽窄,—般视建筑物的体量和上出檐的长短而定。[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清式大木作斗拱名称点用于廊子、亭子檐枋之上或宫殿、宫门脊枋之上。斗拱不出踩,主要起隔架和装饰作用[十八斗]在斗拱翘头或昂头上承托翅昂与单材瓜供或厢拱相交的斗,斗的顺身开口,放单材瓜拱、单材万拱、厢拱,横

2、向做袖口.袖口宽0.8斗口,深o.1斗口;十八斗1.8斗口定长,1.46斗口定深.1.0斗口定高。明代早期斗底常做银锭榫,明末清初多做暗销,还有一种即没有榫也没有暗销。[丁袱]中国古建筑术语[一顺一丁]古建筑墙体砌筑方法之一,又称“梅花丁”。每层砖以一横一纵交替垒砌,明代建筑墙体多用此种砌造方法。[一品书散水]古建筑砖作术语,亦称“一封出散水”。一种简单的散水做法,常用于台基周缘。砌墁时先用条转沿基底铺设一周,其外边在载以一圈立柱,借以起到疏导雨水、保护基础的作用,散水的宽窄,—般视建筑物的体量和上出檐的长短而定。[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清式大木作斗拱名称点用于廊

3、子、亭子檐枋之上或宫殿、宫门脊枋之上。斗拱不出踩,主要起隔架和装饰作用[十八斗]在斗拱翘头或昂头上承托翅昂与单材瓜供或厢拱相交的斗,斗的顺身开口,放单材瓜拱、单材万拱、厢拱,横向做袖口.袖口宽0.8斗口,深o.1斗口;十八斗1.8斗口定长,1.46斗口定深.1.0斗口定高。明代早期斗底常做银锭榫,明末清初多做暗销,还有一种即没有榫也没有暗销。[丁袱]宋式大木作构件名称。位于四阿殿顶和九脊殿顶山面.是承托山面与前后瓦坡相汇处的必需构件,在结构上起承托山面屋架荷载的作用。梁的一头搭在山面铺作或檐住之上,而另一头则搭在横梁之上.并与横梁垂直成“丁”字形,故名。《清式营

4、造则例》中称顺爬梁。[七踩斗拱]清式大木作斗供形式.即里外各出三拽架的斗供。如果翘重昂七踩斗拱有头翘一件,头昂后带翘头一件,:2昂后带六分头一件.蚂蚱头后带菊花头一件,撑头木后带麻叶头一件.正心瓜供、正心万供各一件,外拽单材瓜拱、单材万拱各两件,厢供一件。此外,还有正心仿、里外拽枋、桃檐枋、机枋、井口仿、垫拱板、桃尖梁等斗供构件。[三砖五瓦I布瓦屋面正脊做法术语。正脊“三砖”一般指通天板上下各一层混砖和通工板。“五瓦”即五层瓦条子。一般指当沟与混砖之间的二屋瓦条,通天板上下各一层,瓦条及眉子沟与混砖之间又一层瓦条。正脊则要由“三砖”和“五瓦”八层组成。庆殿、硬山

5、正脊常用此种做法。[三踩斗拱]清式斗拱名称。即里外各出一拽架的斗拱。作法上可用单翘或单昂、蚂蚱头后带麻叶头,设有六分头、菊花头、里外厢供各一个。在殿堂或亭阁柱间有隔架及装饰作用。[三踩交麻叶斗供]清式斗拱组合名称。主要用于琉璃照壁、琉璃花门、琉璃阁、琉璃焚帛炉等建筑,起支承出檐的作用。完全仿照木制斗拱的形状烧制而成.是由若干件组成,可拆卸成拱、昂、翘、麻叶头等分件.每个分件三至四个露明面满着釉色。[万拱]清式斗拱构件名称,宋法式称“慢拱”其中位于位于坐斗两侧的第二层横拱又叫“正心万拱”(《宋式》称“泥道慢拱),位于翘头或昂头上第二层横拱称“单材万拱”或“里(外)

6、拽万拱”(《宋式》称“瓜仔慢拱”最长9。2斗口,拱头卷杀分三瓣(清式)。万拱或慢供也统称为蔓供。[上昂]古建筑宋式斗拱构件名称。宋《营造法式》将斗拱组合中的主要部件昂分为二类,即下昂与上昂。从功能上看、上昂的作用与下昂相反*它是专门应用于殿身槽内里跳及平座外檐外跳。适应于在较短的出跳距离内.有效地提高铺作总高度*籍以创造—定内部空间的特殊构造。从外观看,上昂是一根’昂头外出,昂身斜收向里,并通过柱心”的木枋,其断面高宽一般相当于一单材。昂下供材用偷心重拱造,昂底并用靴楔承托。按照《营造法式》规定,上昂昂脚应立于下跳拱心之上,因此,上昂适用于五铺作五铺作以上斗供组

7、合之小。上昂构造实物遗存很少,江苏45直保圣寺大殿、苏州玄妙观3清殿(南宋)都是其早期的珍贵实例,元代建筑中仍然偶有使用,明清斗供后尾则仅存上昂遗痕。[天井]①墀头看面正身墙上端部至大连檐里皮之空距,即全部梢子出檐所占的部位。②四合院的十字甬路的牙子外口至散水牙子外口之间的空距[天沟]出现在两座建筑并列相交的屋面上。两座屋面相交时,前面建筑后坡与后面建筑前坡交汇处。两坡雨水也汇于此。为将雨水排走、需在这个部位做出通道,即所谓天沟。为使排水流畅,应作出3%的坡度*响两端逐渐倾斜,而两坡瓦垄也就沿着天沟越高越向后退缩,显后形成1个“枣核形”,故称“枣核形天沟”。[五

8、花山墙]悬山式建筑山墙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