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1

2019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1

ID:45528371

大小:36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14

2019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2019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2019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2019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2019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检测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检测中图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近5000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1~3题。1.我国气温变化中,气温总体趋势由降转为升的年份大致出现在(  )A.公元后1000年B.公元后1600年C.公元后1800年D.公元后1900年2.关于我国近5000年气温变化的总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A.总体呈下降趋势B.总体呈上升趋势C.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出现D.波动不一定3.在公元1000年后近100年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A.阿尔卑斯山雪线上升B.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缩小C.动植物向低纬

2、度迁移D.冰川向高纬度缩小1~3.解析 本题组是以我国5000年以来的气温变化为入手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判断气温转折点时,可作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与图中曲线的低点相切即可得出答案。我国近5000年来气温呈现出上下波动,基本上是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出现。公元1000年后的100年中气温明显下降,动植物向低纬度迁移。答案 1.B 2.C 3.C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4~6题。4.甲、乙两地所在半岛的地势是(  )A.西北高、东南低B.东南高、西北低C.东北高、西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5.甲、乙沿海地区城市分布密度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A.甲沿海地区比乙沿海降

3、水少B.甲沿海地区比乙沿海气温日较差大C.乙沿海地区多位于河流下游D.乙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6.影响图中铁路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城市分布B.地形C.气候D.河流4~6.解析 第4题,甲、乙两地所在的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由图中河流流向,即可判断出该半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5题,半岛西侧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丰富,且气温日较差小。半岛东部多位于河流下游,水源充足,且地形平坦。第6题,影响图中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和城市分布,但要注意题目要求选自然因素。答案 4.A 5.C 6.B读某国轮廓图,完成7~8题。7.与图中A城市布局的

4、主导因素相同的城市是(  )A.武汉市B.上海市C.墨西哥城D.旧金山市8.该国北部有大面积森林被破坏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速度,此地区的森林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热带雨林7~8.解析 图中国家是巴西,A城为该国首都巴西利亚,因纬度较低建在巴西高原上,气候较凉爽,与其相同的是墨西哥城,也建在墨西哥高原上。巴西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生长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但目前破坏较严重,面积急剧萎缩。答案 7.C 8.D如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9~11题。9.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A.自北

5、向南增高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10.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B.降水C.热量D.坡向11.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该地区(  )A.冰川总量增加B.冰川总量减少C.昼夜温差减小D.植被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9~11.解析 第9题,从图1可以看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变化趋势是自东向西逐渐增高;从图2可以看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纬向变化趋势是自南向北逐渐增高。结合起来可以得出,该地区雪线高度的变化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高,因此D项正确。第10题,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气温和降水,结合我国

6、青藏高原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出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第11题,全球变暖,会加大该区冰雪的融化,使冰川总量减少,加剧蒸发,使昼夜温差变大,而植被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答案 9.D 10.B 11.B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如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12~14题。12.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 0.50B.0.30 0.50C.0.55 0.35D.0.30 0.35

7、13.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地形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14.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B.FC.GD.H12~14.解析 第12题,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进行判读。闭合等值线具有“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就是在两条等值线之间有一条闭合等值线,若这条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等值线中较小的一条数值相等,则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小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若这条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等值线中较大的一条数值相等,则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大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根据上

8、述原则可知E地的数值应介于0.25到0.45之间,F地的数值应介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