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1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1

ID:45543394

大小:44.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1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1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1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12019-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1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高中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以下我们从设计意图、媒体设计、设计实施及教学设计流程图四个方面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

2、,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问题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静恬淡的意境,二是联想思辨——诗人对待人生的思想态度。二、媒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融汇了常用的电教媒体——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及电视机的功能,集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片于一体,通过大屏幕和伴随着优美的背景音乐的诗朗诵,将全诗内容缓缓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其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教师对作者及其当时的背景作以简单介绍后,再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与诗文描写的情景相符的画面,师生共同欣赏全诗,为下一步把握全诗的意境、风格奠定基础。媒体的有效介入,使诗歌的声、形、意、像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提高

3、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因为媒体的介入,使得反馈与调整更及时、更准确,从而减轻了师生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三、教学过程1.课题导入陶渊明的诗以其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为读者营造了一个个温馨、愉悦的港湾。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就是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2.教学过程(1)聆听诗歌配乐诵读要求:想象诗歌所绘之景。学生朗读以多媒体配乐。要求:模仿朗读,体会诗人的心境。(2)意境赏析——平静、朴素、自然[设疑一]读1—8句,引导学生讨论:诗人为什么归园田居?[点拨

4、]结合以前学过的《归去来兮词》及作者背景。[明确]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性本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所以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于是便有了《归去来兮词》中“实迷途而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以诗人黯然辞官回归故乡。诗人的归隐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自然质性,是对污浊官场生活的彻底否定和唾弃。[说明]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学习。”通过总结归隐的原因使学生学会鉴赏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设疑二]提问1:读9-18句,了

5、解归隐后诗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用语言描绘田园风光。[点拨]观看插图并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明确]住宅周围有十余亩农田,八九间草屋坐落其间;屋后榆树郁郁葱葱、遮蔽后檐,屋前桃李争春、列满园前;住在这里,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袅袅炊烟依稀可辨;偶然还能听到狗在深巷中叫、鸡在桑树上啼;“我”的门庭内没有官场的案牍和应酬琐事;“我”在闲适的屋室中悠然自得。[说明]通过联想,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再现形象。随着形象在头脑中的复活,才会触动其情感,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中、进入角色,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问2: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字里行间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清晰可

6、见的“十余亩”方宅、“八九间”草屋,房前屋后的那些能说出名字的树木。[明确]前四句写远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住宅周围有十余亩的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大,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面,环境是多么的幽雅美丽!“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也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都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提问3:学生讨论自学后6句诗有什么特点,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点拨]“暖暖”、“依依”的用法,末句中一“无”一“有”正是诗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理想境界,跟陶渊明的

7、《归园田居》其二“白日掩柴扉,虚室绝尘想”为同一境界。[明确]对广阔的田园景象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具有了格外吸引人的力量。[说明]这节景物的描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提出问题,激发思考,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使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客观景物是作者抒发情思的媒介,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