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研究高考质量反思备考

[优质文档]研究高考质量反思备考

ID:45551134

大小:56.4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4

[优质文档]研究高考质量反思备考_第1页
[优质文档]研究高考质量反思备考_第2页
[优质文档]研究高考质量反思备考_第3页
[优质文档]研究高考质量反思备考_第4页
[优质文档]研究高考质量反思备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优质文档]研究高考质量反思备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高考试题,反思备考工作杨红一、对2005、2006、2007年北京卷试题的整体分析(一)试题特点1.试题整体难度适当,三年保持相对的稳定,但地理学科的难度系数和对较难。2004年0.43、2005年0.49、2006年0.43、2007年预测0.48。2.强调棊木概念的考查,突出对基础主十知识整体、综合把握程度的考查。考查的概念不是停留在背诵概念的词义上,而是著重考查対概念的理解和应用。3.突出地理学科特色,地理图像形式多样,月•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与考生所见过图形既有相似之处,乂有创新和提升。4.贴近生活、贴近

2、时代、贴近热点,彰显地理价值理念。试卷整体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反映社会热点,时代气息浓厚,重在用学科知识解释现实问题,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等地理价值理念体现充分。5.试题答案M归教材,知识落点明确。答案源于课木,冋归课木,对今后指导学生研读教材,规范答题有很好的启示作用。6.三科综合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围绕热点问题进行试题命制,体现了文科综合考试的实质意义。(二)知识内容1.知识落点全部在高中地理,初中地理成为高中地理的平台。通过自主命题3年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初中地理知识所山比重逐渐减少,试题更加侧重高中地理''理”

3、的分析,强调的是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规律,初中地理的“地”更多地成为高屮地理知识的平台和底衬。这种变化很好地体现了《北京卷考试说明》所强调的“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查”这一冃标。2.灵活考杳主干知识,引领教学方向。近3年地理卷所考查的知识内容全部为主干知识,涉及了高中地理必修教材的所有单元知识,覆盖面广,没有超纲,在突岀主T知识的基础上,近2年更加强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三)能力考查1.重视対考牛理解文字、图表、数据等信息能力的考查(获収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①重视从试题的文字背景材

4、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②重视从试题的地理图表中获収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③重视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収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杳;④重视从试题的答案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2.重视对所获得的信息迅速与相关内容建立准确而冇效联系的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试题检测了考牛•思维速度及所具有的知识的完备程度,检测了考牛.把学科知识系统与试题测试系统挂接、转换、灵活应用的能力。1.突出对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本质特征和使用简叨、准确的学科语言叙述能力的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考查)。描述事物特征、阐禅事物发生发

5、展的过程,其实是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杳,该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从难度系数看,是四项能力中数据反映最难的试题,从区分度看,高分考生在此能力上与低分考牛拉开了较大距离,有很好的区分度,利于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2.注重对综合学科的原理、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是最高的层次的目标和能力要求。这类试题材料新颖,来源广泛,密切同现实联系在一起,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亦可能是从未遇到过的,这类试题的考查突出检测了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揭示事物木质与规律,运用科

6、学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二、对2007年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反思(一)成功经验1.突出主干知识,重组知识主线。从北京卷的试题特点来看,36题往往围绕某一区域图和相关资料,从区域的口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等多角度进行学科内综合。39、40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I节I绕共同的热点问题从地理、历史、政治三科角度进行试题的综合命制。从以往的试卷分析来看,侧重能力考査的试题,难度系数较大,区分度较好,说明高分考生在能力上与低分考生拉开了较人距离。因此,根据高考的试题特点、能力要求和学生的培养需耍,我

7、们的高三复习工作采取了“突出主干知识,重组知识主线”的备考策略,从一轮复习到二轮复习,甚至到百题的整理都渗透了这一复习思路。如:①结合时间变化,对具有季节性和发展变化的地理现彖进行重组。②结合空间分布,对具有空间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地理事物进行重组。③结合区位因素,对各项人文要素的形成条件进行重组。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④结合人地协调发展,对各类人地关系的案例进行重组。⑤结合区域特征与区域差界对国土整治与国土开发中的问题进行重组。中国地理:水土流失区、荒漠化地区、人型水利工程与

8、河流综合治理、山区开发问题、农业低产区、区域发展商品农业区(优势农业)、交通建设问题、海岛和海域开发、城市发展与城市新区问题等。①结合地理技能,对相关图像、图表的判读规律进行重组。区域地图与相关经纬线的参照联系,等值线图的判读,各类统计图表的判读,系统联系框图的设计等。1.多角度查找原因,多角度讲评试卷。模拟考试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全而准确分析好模拟试卷眾露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