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分类与评审》PPT课件

《茶叶分类与评审》PPT课件

ID:45567095

大小:3.80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1-14

《茶叶分类与评审》PPT课件_第1页
《茶叶分类与评审》PPT课件_第2页
《茶叶分类与评审》PPT课件_第3页
《茶叶分类与评审》PPT课件_第4页
《茶叶分类与评审》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茶叶分类与评审》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茶艺与品赏第一节:饮茶用水我国在唐代以前,尽管饮茶已较普遍,但习惯于在煮茶时加入各种香辛佐料。在这种情况下,对茶的色、香、味、形并无多大要求,因而对水品要求也不高。唐代开始,随着茶品的增多,以及清饮雅赏之风的开创,才对水品有了较高的要求。总之,古代茶人,对宜茶水品议论颇多,说法也不完全一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代许次纾《茶疏》“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明代张大复“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唐代的陆羽《茶经》虎跑泉苏东坡像1

2、.品水要诀(1)水品贵“活”。如北宋苏东坡《汲江煎茶》诗中的“活水还须活火煎,自临钓石取深清”。说明试茶水品,以“活”为贵。(2)水味要“甘”。如北宋重臣蔡襄《茶录》中认为:“水泉不甘,能损茶味”。强调的宜茶水品在于“甘”,只有“甘”才能够出“味”。(3)水质需“清”。如唐代陆羽的《茶经·四之器》中所列的漉水囊,就是作为滤水用的,使煎茶之水清净。宜茶用水,以“清”为本。(4)水品应“轻”。2.水源评价近代,不少茶学工作者曾对宜茶水品作过分析测定和试验比较。以浙江杭州为例,经理化检测和开汤审评,结果表明:以虎跑泉水和云栖水最好,西湖水、钱塘江

3、水次之;城市天落水和自来水再次之,城市井水最差。虎跑梦泉杭州西湖⑴山泉水山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山上植被繁茂,从山岩断层细流汇集而成的山泉,用这种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发挥。⑵江、河、湖水它属地表水,含杂质较多,混浊度较高,一般说来,沏茶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远离人烟,又是植被生长繁茂之地,污染物较少,这样的江、河、湖水,仍不失为沏茶好水。⑶雪水和天落水古人称之为“天泉”,尤其是雪水,更为古人所推崇。唐代白居易的“扫雪煎香茗”,宋代辛弃疾的“细写茶经煮茶雪”,元代谢宗可的“夜扫寒英煮绿尘”,清代曹雪芹的“扫将新雪及时烹”

4、,都是赞美用雪水沏茶的。⑷井水属地下水,悬浮物含量少,透明度较高。但它又多为浅层地下水,特别是城市井水,易受周围环境污染,用来沏茶,有损茶味。⑸自来水它含有用来消毒的氯气等,在水管中滞留较久的,还含有较多的铁质。当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超过万分之五时,会使茶汤呈褐色,而氯化物与茶中的多酚类作用,又会使茶汤表面形成一层“锈油”,喝起来有苦涩味。⑹纯净水现代科学的进步,采用多层过滤和超滤、反渗透技术,可以将一般的饮用水变成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纯净水,并使水的酸碱度达到中性。1、金属茶具金属用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器具,它是我国最古

5、老的日用器具之一。自明代开始,随着茶类的创新,饮茶方法的改变,以及陶瓷茶具的兴起,才使包括银质器具在内的金属茶具逐渐消失,因为用它们来煮水泡茶,被认为会使“茶味走样”,以致很少有人使用。陕西法门寺出土的金银茶具河南省偃师县出土的唐银浅茶碗第二节:茶具种类2、瓷器茶具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1)青瓷茶具。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当代,浙江龙泉青瓷茶具又有新的发展,不断有新产品问世。(2)白瓷茶具。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河北邢窑白瓷茶具浙江龙泉青瓷茶具(3)黑瓷茶

6、具。宋代流行斗茶,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黑瓷茶具中的最大品种。(4)彩瓷茶具。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清霁蓝釉描金银图案盖茶碗黑瓷茶具3、陶土茶具陶土茶具是新时代的重要发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后逐步演化为比较坚实的硬陶,再发展为表面敷釉的釉陶。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软提段泥四方壶六棱半瓢壶4、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5、玻璃茶具。形态各异,用途广泛,加之价格低廉,购买方便,而受到茶人好评。在众多

7、的玻璃茶具中,以玻璃茶杯最为常见。但玻璃茶杯质脆,易破碎,比陶瓷烫手,是美中不足。6、搪瓷茶具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但搪瓷茶具传热快,易烫手,放在茶几上,会烫坏桌面,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搪瓷茶具漆器茶具7、漆器茶具采割天然漆树液汁进行炼制,掺进所需色料,制成绚丽夺目的器件,这是我国先人的创造发明之一。“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明代张源《茶录》“茶,南方嘉木,日用之不可少者,品固有嫉恶,若不得其水,且煮之不得其宜,虽佳弗也。”-----明代田艺蘅《煮茶小品》第三节:茶叶的冲泡技术泡茶技艺

8、三大要素1、茶叶用量根据不同茶类花色品种和等级而定,通常细嫩的茶叶用量要多一些,粗老的茶叶用量可少一些,故有“细茶粗吃,粗茶细吃”的说法2、泡茶水温泡茶的开水,一般采取现沸现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