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ID:45569199

大小:1.74 M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4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_第1页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_第2页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_第3页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_第4页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化学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Cu64Br80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本部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苹果属于碱性食物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两种铁碳合金C.亚硝酸钠是有毒物质,不能添加到食物中D.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常常综合应用氧化还原法和沉淀法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油可由石油分馏和石油的催化裂化获得,可用作燃料B.乙炔、丙烯酸、醋酸乙烯酯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HOOC—CH2—CH2—CH—COOHNH2C.蔗糖

2、及其水解产物均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D.谷氨酸分子()缩合最多可形成2种二肽3.L—多巴是治疗帕金森氏症的药物。关于L—多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L—多巴A.其分子式为C9H11O4NB.核磁共振氢谱上共有8个峰C.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D.能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苯中含有苯酚杂质:加入溴水,过滤B.乙醇中含有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分液C.FeCl3溶液中含有CuCl2杂质:加入过量铁粉,过滤D.CO2中含有HCl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洗气5.在下列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pH=1的溶液中:NH4+、Fe2+、

3、SO42-、Cl-B.通入过量SO2气体的溶液中:Fe3+、NO3-、Ba2+、H+C.c(Al3+)=0.1mol/L的溶液中:Na+、K+、AlO2-、SO42-D.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中:Na+、HCO3-、Cl-、Br-6.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7.8g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2NA B.3.2gO2和O3的混合气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2NAC.1L0.1mol/L的Al2(SO4)3溶液中,Al3+的数目为0.2NAD.过氧化氢分解制得标准状况下1.12LO2,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7.

4、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图1图2图3图4A.图1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B.图2中,滴加少量K3[Fe(CN)6]溶液,没有蓝色沉淀出现C.图3中,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D.图4中,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正极8.右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Z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B.M、N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相比后者较强C.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D.工业上常用电解Y和N形成的化合物的熔融态制取Y的

5、单质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O-A.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与其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的盐酸:CO32-+2H+==CO2↑+H2O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H2O→+HCO3-C.足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Fe+4H++NO3-==Fe3++2H2O+NO↑D.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Ca2++2ClO-+SO2+H2O=CaSO3↓+2HClO10.SF6是一种优良的气体绝缘材料,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S(s)+3F2(g)=SF6(g)ΔH=―1220kJ/mol。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6、kJ,断裂1molF—F键需吸收的能量为160kJ,则断裂1molS—F键需吸收的能量为A.330kJB.276.67kJC.130kJD.76.67kJ11.将CO2转化为甲醇的原理为CO2(g)+3H2(g)CH3OH(g)+H2O(g)ΔH<0。500℃时,在体积为1L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3molH2,测得CO2浓度与CH3OH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从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曲线X可以表示CH3OH(g)或H2O(g)的浓度变化B.从反应开始到10min时,H2的反应速率v(H2)=0.225mol/(L﹒min)C.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75

7、%D.5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312.常温时,用0.1000mol/LNaOH滴定25.00mL0.1000mol/L某一元酸HX,滴定过程中pH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前,酸中c(H+)等于碱中c(OH-)B.在A点,c(Na+)>c(X-)>c(HX)>c(H+)>c(OH-)C.在B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D.在C点,c(X-)+c(HX)=0.05mol/L13.下列根据实验及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液体X试管(1)中紫色消失,试管(2)中紫色没有消失甲苯中苯环使甲基的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