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走向卓越——物理教师的三项修炼

从优秀走向卓越——物理教师的三项修炼

ID:45575439

大小:94.0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5

从优秀走向卓越——物理教师的三项修炼_第1页
从优秀走向卓越——物理教师的三项修炼_第2页
从优秀走向卓越——物理教师的三项修炼_第3页
从优秀走向卓越——物理教师的三项修炼_第4页
从优秀走向卓越——物理教师的三项修炼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优秀走向卓越——物理教师的三项修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优秀走向卓越*——物理教师的三项修炼吴加谢(浙江省义乌中学322000)教育犬计,教师为本。为了尽快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各地的“名师工程”纷纷启动,“打造名师”之类的口号更是不绝于耳。这对广大教师当然是莫大的鼓舞,然而我们在振奋Z余,更需冷静思考的是:名师真的是打造出來的吗?笔者以为,名师是不能凭借什么工程打造出来的,真正的名师只能是修炼而成的。打造与修炼的根本差异在于,前者主要靠外力的作用,后者则重在内功的提升。实际上,众多名师的成功之路正是通过自身长期的修炼而铺就的。例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人生格言是: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她身体力行

2、,为我们树立了一生从教、终身修炼的典范。又如,书画巨匠郑板桥一生写竹、画竹,造诣极深。他曾为自己的一幅墨竹画题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兀繁削尽留清瘦,网到生时是熟时。”这种艺无止境的追求令人感佩。画竹如此,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笔者将其中的两句改成:“四十年来教学子,教到生吋是熟吋”,并以此作为我的教学格言,不断地激励自己。就以备课来说,年轻教师将课由“生”备成“熟”,这是他的长进;但对老教师而言,教材、教法都已烂熟于心,课乂该如何备呢?我认为,他应该着力把课由“熟”备成“生”o需要注意的是,此“生”非彼“生”,即它所指的已不是生疏、陌生的“生”,而

3、是一种充满新意、生机盎然的“生”。如此看來,由“熟”到“生”绝不是倒退,相反的是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唯有这样不断地超越,我们的教学才能常备常新、常教常新,使得自己的专业水平日益提升。那么,教师的成K应该关注哪儿方面的修炼呢?清代诗人袁枚曾有诗云:“学如弓弩,才如箭做,识以领Z,方能屮鹄。”对此,我们若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予以解读,或许可得到相关的启示。诗中的“学”指知识,“才”指能力,这二者都与教师的学术索养相关;诗中的“识”指的是见识,而一个人的见识,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诗屮的“鹄”当然是指教师专业发展的口标。专业目标、学术索养和思维方式,这正是教

4、师走向成功的三大要索。因此,物理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就应该门觉地加强以卜•三项修炼:一是愿景修炼,即不断追求卓越,使自己成为一个永不停歇的行者;二是学术修炼,即提升学术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孜孜不倦的学者;三是心智修炼,即学会哲学思考,使自己成为一个慧眼独具的智者。如果将优秀的物理教师喻作为优质的合金钢,那么,他们就是行者、学者、智者三位一体的完美合成。一・愿景修炼:不断追求卓越上海教科学院顾泠沅先牛曾对名师成长规律作过深入的案例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名师的产生是追求卓越的结果⑴。追求卓越并非企求最好,而是力求更好,不断地超越口我。笔者体会,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Z路需

5、要跨越三个台阶,BP:教学技能——教学模式——教学境界。首先是攀登第一个台阶,即要练好教学基本功,熟习物理教学常规,使自己具备较扎实的教学技能,能够站稳三尺讲台。接着,耍深入探索教学规律,不断积累教学经验,进而彰显教学个性,凝炼教学风格,构建具冇自己印记(而不是照搬照抄)的教学模式,从而跨上第二个台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笔者与木校物理组的老师们一道,围绕如何优化物理教学过程这个中心,进行了为期十年的实践研究与探索,最终确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以过程为主线,以变式*优化jfesMt孕过程还廳#尋a手M弄进埜«介*S无S养成果奖。A.为手段”的教学策

6、略,并采取多项相应的教学措施,成功地构建了《实验•引探•启思》物理教学模式(如图)。该模式的实施,不仅冇效捉升了我校的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还极大地推进了青年物理教师的成长,它因此荣获了浙江省首届基础教育优秀教学从“无模”到“有模”固然是个进步,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哪怕当时看起来尽善尽美,也都不可避免地带冇自己的局限性,一旦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况,它又会出现新的不适应。今天,我们对上述模式重新予以审视,就发现其中一个很大的“硬伤”:它还是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为屮心。这种教学重心的失衡,显然与当前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是相左的。我们都牢记一句话:

7、授人以渔,不若授人以渔;但往往会疏忽另一句话:授人以渔,不若由人以渔。前者从“授鱼”到“授渔”,这是优“教”的过程,后者从“授仇”到“学渔”,则是优“学”的过程。我们已有的模式,充其量只是在优“教”上做了一点探索,而在如何实现优“学”方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因此,正确的态度不是抱残守缺,而是放弃原冇的模式,将其改造、重构。这样一来,我们似乎又从“有模”回到了“无模”,但这并非倒退,而是一种进步。因为教学模式的发展逻辑就是如此:先从无模到有模,再从有模到无模,又从无模到有模……,如此交替变化、循环不止,这也正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的生动体现。如果有人要问,怎样的教

8、学模式才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