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CO2排放研究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全球CO2排放研究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ID:45583351

大小:50.16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5

全球CO2排放研究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_第1页
全球CO2排放研究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_第2页
全球CO2排放研究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_第3页
全球CO2排放研究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_第4页
全球CO2排放研究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球CO2排放研究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球CO2排放研究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刘红光1,2刘卫东I范晓梅1,2唐志鹏I(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由此而引发的温室气体减排计划也陆续在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实施,有关CO2排放问题的研究也成为全球的学术焦点。通过对全球co游放研究趋势的总结发现:首先.国际社会有关co,排放的核算方法不断完善从IPCC(1995倒IPCC(2006),rt容更加完善.方法更趋合理:其次,排放责任的区分日益公平合理•随着“碳转移”和“碳泄露”问题研究的深入.有关排放责任区分方法的研究逐渐在从生产视角

2、向消费视角转变;第三,排放因素分解逐步深入,分解公式包括KAYA公式和投入产出公式•分解方法从指数法到平均对数法再到微积分法,分解模型日趋成熟和多元化第四.排放预测模型也不断综合化、诩化.自上而下模型和自下而上模型逐渐相互借鉴和融合。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我国CO排放研究提出了几点启发•即加快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重视责任排放和结构分析研究.提高自主建模的水平和完善我国技术环境数据库等。以期提高我国对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历史的认识,在国际气候变化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关键词CO游放:研究趋势;启示中图分类号X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0)02.0084.08doi:10.3969

3、/j.issn.1002-2104.2010.02.015近百年來,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來,地球气候系统正经家CO2排放屋的方法是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编制历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1,1。而当前大气的温室气体排放淸单指南中使用的方法,属于直接排放的•pCO2的浓度空前增加很可能是导致气候界常变化的最汁算oIPCC从1995年开始先后编制了四个版木的温室气阐明了钢铁电石等行业燃料中非能源利用的处主要的原因大气CO2含量迅速攀升的直接原因是人类工业文明的大发展引起的大规模能源燃烧。因此,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耍原因,这种可能性在90%以±

4、3]o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

5、围绕CO?减排一直在进行激烈的争论和谈判。不管是从政治还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各国学者都对CO?排放进行了人量的研究。1全球有关CO2排放的研究趋势部门方法;国内外有关COi排放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而:CO2排放暈的计算cozilH放责任的区分CO2排放驱动因素的分解以及co?排放预测模型等。1.1CO2排放量的计算:从IPCC(1995倒IPCC(2006)CO2排放的计算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计算。直接排放是A前各国排放责任和减排A标的依据,间接排放只能作为国家减排政策制定的决策依据。同时间接排放更多的涉及排放责任的问题。11前国际上衡量一个国体清单指南(IPCC,1995;1996;

6、2000;2006)小,其内容和方法是不断完善•和改进的。《IPCC指南2006》与以前的版本相比,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有所改进。首先内容更加全面。例如增加了C5捕捉与封存技术(CCS)中的逃逸排放估算;提供了交通运输部门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排放估算;还考虑了煤炭H燃问题。其次是方法更趋合理。例如明确区分了参考方法和理方法;垂新定义了国际航运水运的排放佔算范用。总Z5IPCC指南2006》在冃前科学认知水平和数据可获得性基础上,进一步保证了CO2排放估算的准确性,。为了支撑全球GHG的核算,IPCC还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排放因子数据库(emissionfactordatabase),它不仅给出了各参数的

7、缺省值,还可以根据各国研究者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完善,为各国计算比较碳排放提供了强人的数据支持。我国学者林而达第一次将IPCC(1995)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体系进行了全血系统的介绍3。我国也在2004年完收稿日期:2009-06-18作者简介:刘红光,棘士生,主耍研究方向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⑴,目前已经开始准备第二次信息通报。虽然我国在GHG核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并没有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GHG排放因子开放数据基础,大部分研究者均采川IPCC的缺省值。1.2CCh排放责任的区分:从生产视角到消费视角《IPCC指南2006》中规疋的方法是从所谓“生产方

8、而”的破坏而排放的人量CO2(这部分很重耍但因计算困难往往被忽视),发展中国家因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而排放的CO2会更多。因此,如果发达国家的消费习惯不改变,全球CO2的排放量可能会增加的更多,且这种现象被称为“碳泄籍”(carbonleakage)”.⑷。许多学者估计了国际贸易中隐含的能源(碳)量來说明上述问题。Kondo等人利用1975、1980J9BW90的数据计算了日本的碳出口、口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