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本科补修)

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本科补修)

ID:45593760

大小:51.0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1-15

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本科补修)_第1页
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本科补修)_第2页
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本科补修)_第3页
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本科补修)_第4页
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本科补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本科补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木科补修)一、课程介绍《政治学原理》课程是广东广播电视人学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骨干基础课。《政治学原理》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浦幼教授任主编,燕继荣副教授任副主编。它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依据。辅助教材是《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山中央电大组织编写。两书均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二、考试方式、试题的题型及占分比例1.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五种。其中单项选择题占总分的20%;多项选择题占总分的10

2、%;名词解释占总分的24%.简答题占总分的30%.论述题占总分的16%.三、各章重点问题提示复习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重点内容提示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认为政治是--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徳。2.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4.认为

3、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5.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恥的决策活动。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冇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三、政治的含义: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四、政治学的知识体系政治学研究内容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政治粋学研究和政治科学研究。第二章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一、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过程中

4、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Z道”而展开。(1)倫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徳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徳,修己治人,即,以道徳教化、修身养性來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Z,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白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屮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徳

5、教化、修身养性來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犬卜。儒家的这种主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霸道”。二、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Z际”的学问。其次,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來看,屮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索和理论观点:1、君权神授说2、:圣贤政治观3、伦理政治与

6、尊君思想4、重民养民教民思想5、徳刑兼重6、法、术、势统治术7、重农抑商思想8、天朝人国理想9、忠孝观念,三纲五常10、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11、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12、“汤武革命,应犬顺人”三、行为主义革命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某础Z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四、政治研究的科学化及其局限性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将遇到以卜•三个难题:1.数据问题2.隐形价值问题3.价值屮立问题第三章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一、“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1)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共权力有效行使的保证。(2

7、)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权利充分实现的保障。(3)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能防止“公权”对“私权”的侵犯。(4)对“公权”和“私权”进行划分是公民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二、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界限的界定1、个人利益:指的是从公民个人角度出发,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基础之上,源于人们生理、心理需求的物质及精神需耍。2、团体利益:就是出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人们在维护各El利益的基础上结成的共同利益。部分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成员个人利益的交叉就构成团体利益。3、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

8、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