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文乐——人形净琉璃

浅谈日本文乐——人形净琉璃

ID:45601561

大小:320.9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5

浅谈日本文乐——人形净琉璃_第1页
浅谈日本文乐——人形净琉璃_第2页
浅谈日本文乐——人形净琉璃_第3页
浅谈日本文乐——人形净琉璃_第4页
浅谈日本文乐——人形净琉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日本文乐——人形净琉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日本文乐——人形净琉璃人形净琉璃是日本四种古典舞台艺术形式:歌舞伎、能戏、狂言、木偶戏的一种,它是日本专业的傀儡戏,又叫做木偶净琉璃。(注1:“人形”的意思就是木偶或者傀儡)日本的木偶有真人的一半或者三分之二大小,早期的木偶只有头和手,没有腿脚•因为和服已经盖住了下半身,所以一般也就不用装腿。十七世纪的木偶只有手脚动作,到了十八世纪,木偶人的手指、眉眼、口舌等部位就都能作出细腻的表演了•净琉璃起源于15世纪,是一种以说唱方式为表现形式的传统艺术。净琉璃的先驱是云游的盲人表演者,盲人净琉璃表演者在

2、四弦琵琶的伴奏下委婉叙述古时候的故事.到了16世纪的时候,三味线取代了琵琶作为伴奏工具,净琉璃风格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当时的木偶师是在幕后工作的,用幕布扌当住观众视线,隐于幕后,所以称作隐颜。净琉璃这个词来源于早期流行的一个吟唱作品,该作品是关于一个武士和净琉璃姬的爱情故事,室町末期(注2:室町时代,1333年-1568年,是日本史中世时代的一个划分),有一个名叫小野阿通的武家侍女,奉命巴牛若丸(注3:源义经)和净琉璃姬的恋爱故事编成十二段曲演唱.主要内容是说,三河国一个富翁的女儿净琉璃姬,是一个十分

3、美丽而多才多艺的少女。她精通古今诗文乐理,善弹琵琶•年轻的牛若丸在东下时路经此地,与净琉璃姬偶然相逢,互相产生了爱情。然后好事多磨,牛若丸因受恶人所害,在重病中被丢在河滩上。净琉璃姬闻讯寻找牛若丸,夜间在海滨哭泣不止。净琉璃姬的真挚的爱情感动了上天诸神.在大小神灵的帮助下,净琉璃姬终于哭活了牛若丸.但牛若丸是一个有才略有抱负的青年。他不得不与净琉璃姬暂时告别,继续东下。这个动人的故事是用刚刚从琉球传入日本的新乐器三味线来伴奏的,由于其音色十分适合表达悠扬和伤感的情绪,所以很快就被木偶戏艺人们所接受,

4、并被运用于表演之中。三味线又译三弦,原是琉球的民族乐器琉球多蛇(注4:这种乐器是用蛇皮制成,所以也叫蛇皮线)。这就产生了净琉璃曲,但这还仅是一种有乐器伴奏的说唱艺术。此后,三味线取代了琵琶作为伴奏工具。关于这些情况,在《和汉三才图绘》里有如下记载:按相传,京师有二曾者,名目淀野、泽角检校,共善弦哥(歌),尝有着御曹司与净琉璃恋幕事迹书十二段,拍扇语之,人举习之,生佛之《平家物语》相类焉。于是四条东洞院雕金工家何某特约品也。且诱淡路傀儡,舞木偶,鼓三弦和之。后阳成帝召于庭,因任引田淡路椽,近世甚时行,

5、以和汉古今杂说,皆号净琉璃讴之。“检校是盲官之一,是从事平曲、三弦、筝曲等职业的人组成的盲人团体组织中的最高官位。”(引自:河竹繁俊《日本演剧史概论》--第八章木偶净琉璃)由此可知,在三味线传入日本之前,伴奏是由琵琶法师和“拍扇语之”由扇子打出节拍来进行伴奏的。在三味线传入日本后,据说是因为日本少蛇的缘故,泥野、泽角两位检校又对三味线进行了改造,改用了猫皮或狗皮做为发声体,“这种经过改造的、令人感伤的音色,不久它就传遍了全国。”(同上)端坐在伴唱演奏区的演员全情投入。仅凭一把三味弦,一名演员的吟唱,

6、念词,就能将整个故事脉络叙述清楚。木偶戏表演者,也被称做“傀儡子”,追溯到平安时期(794-1185),傀儡师们居无定所的漂泊整个日本,手上操控两个木偶,脖子上挂着的一个大盒子就是舞台,挨门挨户表演换取一定的施舍。据说他们的技艺可能来自中亚•木偶戏的这种街头娱乐性质一直延续到江户时期(注5:德川幕府(1603-1868)时,将军的政厅在江户,亦称江户时期.),结束这种漂泊的表演生涯是因为这些团体中的傀儡子们被召到京都为皇室和军事领导人表演。从此开始,傀儡师们有了自己的木偶戏剧场,摆脱了漂泊在外的演绎

7、形式.木偶剧也正式的被搬上了舞台表演・。在近松门左卫门的时代,木偶由一个人操作,一开始,单人木偶的操作者不在舞台上露面,但是在《曾根崎情死》这个剧目中,木偶大师立松八郎部成为第一个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的人。1734年以后三人操控的木偶问世;现在,三个操作者都在台上表演了。操作者一般身穿黑色制服,戴上头巾,象征他们隐身的意思。由于首席操作者乃是名人,所以他们经常不戴黑色头巾,甚至穿上华丽的白色丝袍。关于十七世纪木偶戏的情况,在《南浦文集》中可找到如下记载:此岁元和丙来辰之夏,有傀儡子之作戏言或动者,乘马

8、从徙,来而徘徊我萨州矣。匪啻有木偶之面目,机发而大似人而已。主客相搏兵刃、伏户,流亡漂卤,立有兴废,而使人嗟伤者,不可胜言。“乘马从徙”说明当时戏班的人员是很多的。“有木偶之面目,机发”说明木偶戏的技术情况。而“主客相搏”等句,讲的是演出的故事内容。而在演出形式和舞台构造方面,十匕世纪的下半期,就有了很大发展。天和二年的《雍州府志》中说:人形芝居(即木偶戏),或谓操,其式中夫正舞台,横长五间构矮栏,其上下设幕,操偶人者,居幕内,出人形于上下幕间,上殿幕称颜隐,操偶入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