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

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

ID:45608032

大小:196.9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5

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_第1页
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_第2页
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_第3页
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_第4页
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研究对外开放的理论和实践需要世界的、历史的、发展的视野在《开放与国家盛衰》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陈锦华(二O—O年八月二十八日)我代表我们课题小组的唐惠建、谭刚、冯苏宝、张玉阁同志,感谢人民岀版社、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深圳综研软科学发展基金会,为《开放与国家盛衰》一书举办的这次座谈会。在这本书的研究、撰写和出版过程屮,项怀诚同志、樊纲同志、马蔚华同志、人民出版社黄书元同志,以及惠州市委、市政府和燕山石化公司都给予多方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几位同志的发言,讲了很多很好的观点和意见,许多话都是知音之Ao这种理解和支持,让我们感到无比

2、的欣慰。有关这本书的酝酿写作情况,谭刚同志已经讲了,下面我再补充讲三点看法。一、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我在序言中讲道,我对开放这个课题关注已久,一直在搜集和阅读相关的书刊资料。总想写点东西,讲讲我的看法。无奈年老力衰,精力不济,特地约了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唐惠建、谭刚、冯苏宝、张玉阁四位同志共同研究,成书的工作,主要是他们四位辛劳的成果。许多同志都看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他在“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分配的顺序”一章中写道:“屮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

3、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读了这样的描绘,真让人揪心,叫你终身难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竟被别人看作五百年停滞于静止状态,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阴影。在我们这些经历过旧中国苦难生活的一代人心里,封闭、停滞、落后、挨打的沉重历史,总是挥Z不去。2006年的7月,在综合开发研究院第七届理事会上,我在讲话中曾经强调:深圳的软实力,也就是深圳的影响力、吸引力,是深圳的改革开放文化,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开放,深圳在开放中形成的文化,就是海纳百川的胸襟,就是善于吸纳世界资源的智慧,就是

4、在开放中推进的原始创新和合成创新的进取精神。深圳之所以能从一个边陲小镇后来居上,发展成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就是重视区位优势,充分运用了开放的先机。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新中国从半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过程。我的感受就是在序言中所讲的,“中国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两个巨大轮子。改革与开放内外结合,相辅相成。”我还多次举证说,中国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得益于对外开放;而开放的扩大,又不断推进了改革深化。开放与改革形成的良性互动,成为激发经济活力的有效机制,推动了经济持续三十多年的

5、高速增长。实际上,就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来讲,开放是最深刻,也是影响面最大的改革。它对发展生产力的巨大促进作用,对科技创新和合成创新的激励,对社会的冲击,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思想解放、创业精神和勇于走向世界的影响,已经被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所证实。我从1946年开始工作,至今已六十多年,先后在纺织、轻工、钢铁、石油化工等部门工作过,亲身感受过这些部门的核心产业,如纺织工业的化学纤维,轻工业的家用电器的突飞猛进,无一不得益于对外开放。再以钢铁工业为例,在新中国的前三十年,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龙头,“以钢为纲”曾经是我们的治国理念。毛主席亲自抓,党中央作决议,直至发动

6、七千万人上山的全民大办钢铁运动,几经周折,中国前30年的钢产量才达到3100万吨。后三十年,中国的基本政治社会制度并没有改变,还是共产党领导,还是这块土地,还是这些人,同样是经过了三十年,2008年中国的钢产量却超过了5亿吨,占到同年全世界钢产量的38%。前后三十年的巨大发展差距和根本区别,主要的原因,同样是得益于开放。中国钢铁工业以上海宝钢的发展模式为代表,通过开放,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利用世界资源和全球市场,促进科技创新,运用科学管理,实现了中国钢铁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如果不是开放,仅仅靠我们内部改革,是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步的。现在,中国还处在工业现代化

7、的中期,工业结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都面临世界科技进步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等极人挑战。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应对挑战的最佳选择是开放。只有开放,才能持续激发活力,才能在强手林立中竞争发展。开放与改革,这个基本国策,是新中国60年,是中华民族汉唐以来的2000多年历史,特别是近500年历史教育我们的最珍贵的治国理念。二、研究对外开放,要有世界的、历史的、发展的视野。我们把这个要求,作为研究《开放与国家盛衰》的标尺,也就是在本书“后记”中所讲的,以全球开放历史为经,中国对外开放为纬,梳理中外开放历史,探讨开放规律。2008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文章、著

8、作,我翻看得比较多,总的感觉是对开放讲得不够,即使讲,也是宣传成就,解释政策,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