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章末小结与测评

第五章章末小结与测评

ID:45623794

大小:44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5

第五章章末小结与测评_第1页
第五章章末小结与测评_第2页
第五章章末小结与测评_第3页
第五章章末小结与测评_第4页
第五章章末小结与测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章末小结与测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象变化C.森林被破坏D.围湖造田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差异性解析:第1题,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使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水土流失加剧、径流量变率增大、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由此可推知甲只可能是植被的破坏。第2题,此现象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答案:1.C 2.C读下图,完成3~4

2、题。3.此图可以简单看成是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A.①动物   ②绿色植物  ③O2④CO2B.①动物②绿色植物③CO2④O2C.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CO2④O2D.①绿色植物②动物③O2④CO24.此图可以说明(  )6/6①人类活动可以影响大气中CO2的浓度②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中③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④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整体”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第3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放出O2,同时绿色植物还能通过地质作用转化为泥炭、煤、石

3、油和天然气,所以②为绿色植物、③为O2、④为CO2、①为动物。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为D。答案:3.A 4.D读下图,完成5~6题。5.图中甲、乙图例所示的植被类型是(  )A.森林B.草原C.沼泽D.荒漠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例所示植被分布区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B.影响甲图例所示植被分布的因素主要是热量C.影响乙图例所示植被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水分D.乙图例所示植被的分布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甲图例所示植被为温带草原,乙图例所示植被为热带草原。第6题,甲图例所示植被的分布区远离赤道,不受赤道低气压

4、控制;甲图例所示植被的分布区远离海洋,降水较少,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受水分条件影响大;乙图例所示植被分布区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的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主要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受热量条件影响大。答案:5.B 6.D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7~8题。6/67.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A.雨林 常绿硬叶林 荒漠或半荒漠B.雨林 常绿硬叶林 草原C.雨林 常绿阔叶林 草原D.雨林 落叶阔叶林 荒漠或半荒漠8.影响图中5°S~30°S安第斯山垂直自然带分布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5、    B.光照C.水分D.相对高度解析: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进一步判断气候类型所对应的自然带。结合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可判断,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为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第8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因素。该地由于受离岸信风、副热带高气压及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量较小,水分条件的缺乏使该地发育的自然带较少。答案:7.A 8.C下图示意博格达峰(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读图,完成9~10题。9.山地北坡出现森林带而南坡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C.水分D.土壤10.该山麓地区的荒

6、漠带可反映陆地环境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6/6解析:本题组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第9题,天山北坡出现森林带而南坡缺失主要是因为山地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第10题,该山麓地带的基带与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带一致,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9.C 10.B下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  )A.该山地可能位于云贵高原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甲坡的水热状况优于乙坡D.水分差异导致植被类型不同1

7、2.乙坡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解析:第11题,云贵高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不会出现落叶阔叶林,故A说法不正确;该图反映的是垂直地带性规律,是由于水热差异引起的,甲坡自然带谱丰富,显然该坡水热状况较好。第12题,乙坡山麓地带为落叶阔叶林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自然带,但甲坡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显然甲坡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关,即该山最可能位于大陆的东岸,故只能选D。答案:11.C 12.D二、综合题(共40分)13.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