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

2019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

ID:45636012

大小:239.3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1-15

2019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_第1页
2019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_第2页
2019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_第3页
2019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_第4页
2019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版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I)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2错误30=60分)1.“(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说:“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根据材料可知周代A.完全建立在同姓亲族基础之上B.分封的主要标准是德才兼备C.异姓诸侯国受到排挤D.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答案】D【解析】“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的亲族,故D项正确;A中完全说法错误;B不符合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原则;C

2、中排挤不符合题意。2.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学生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本阅读并获取历史信息,秦朝已经统一了,所以排除A。B项,因其不能通过题干反映出来;再通过封泥为泥块而非陶排除掉C项;D项符合题意,能反映出秦实行郡县制史实,故

3、选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3.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答案】C【解析】题干信息“隋唐时期”、“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结合所学可以知道,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故C正确;A项是秦朝的举

4、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不符合“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排除;D项是选官制度,不符合“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和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对抓住关键信息“隋唐时期”、“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和对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和作用的识记。4.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

5、力得到进一步强化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答案】C【解析】北宋御史行使监察职能,对皇帝负责,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御史弹劾宰相次数增多,说明了相权被削弱,皇权加强,C正确。御史弹劾宰相并非为了夺取宰相之位,A错误。汉武帝时设中朝,开始削弱宰相的地位,相权开始衰落,B错误。北宋时期,御史虽然可以监察宰相,但宰相权力高于御史,D错误。5.“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等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A

6、.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根据题干的大致意思:有聪明才智的人为了从这条窄路进入政府,必须把全部的生命都消磨在儒学书本中,就没有精力谋划革命了。根据题干的意思有聪明才智把精力都放在科举考试中,没时间发动革命,社会就会稳定。选择答案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度的创立。6.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

7、方的控制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D.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所以称其为“流动的中央政府”,它行使权力时总受到中央的节制,但又加强了中央集权。7.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到:“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答案】B【解析

8、】试题分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是指由于清政府拒绝与英国的平等贸易结果引发鸦片战争的爆发,这一观点既没有认清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更未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即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要在全球建立资本主义市场,扩大殖民侵略权益,所以费正清的上述观点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正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是工业革命后应该要求打开中国大门,以便倾销商品,掠夺原料,A错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