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我与地坛学案 苏教版必修2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我与地坛学案 苏教版必修2

ID:45637255

大小:53.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5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我与地坛学案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我与地坛学案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我与地坛学案 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我与地坛学案 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我与地坛学案 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版高中语文第一专题我与地坛学案苏教版必修21.第一节最后一段,作者传达给读者的体验是什么?为什么作者“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人怎样活的问题需要一生努力解决。充满生机的古园给作者带来了新生命,使作者重又扬起了生活的船帆。2.第一节最后一段,作者说“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哪些东西不能改变?仅仅是这些具体景象本身吗?写出一二条具体的体验。古园中能给人以启迪的精神财富任谁也不能改变。夕阳映照着古园的坎坷之路,预示着人生道路是光明的。雨燕把天地叫得苍凉,隐含着落

2、寞的人生必将爆发出无穷的力量。苍黑古柏站立多年,人为什么不能在寂寞中前进。3.第二节中有一段话:“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想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是对的。”其中画线部分有何深刻意蕴?母亲活着的时候,“我”没能深彻母亲的苦难,现在“我”明白了自己的存在而使母亲遭此苦难,“我”于心不忍,所以,对母亲的离去也似乎感到一丝安慰。赞美母亲伟大充溢字里行间。4.文章最后一句说:“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撤,有过我的车撤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你如何理解这

3、句话的人生体验?母亲对儿子的爱是不张扬的,是默默的,一个人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而又奋然前行的人,必定蕴藏着母亲真挚的爱。这是对母亲的忏悔,更是对母亲的礼赞。5.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幸,作者对生命的理解是什么?此文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不能逃避,不能放弃,要勇于向命运挑战,挑战自我,寻求生活之路,让生命充满生机。哲理: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人们都要珍惜生命,要勇于向命运挑战,幸福之路永远把握在自己手中。6.“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中加点的词各指什么?“一个世界”是指正常人生活的社会环境。“另一个世界”是指作者

4、自我封闭的不会和别人接触的地方。7.作者为什么说那些小昆虫和自己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作者当时对人生悲观失望,觉得自己和小昆虫一样可怜,以此来抒发当时心中的郁闷感觉。(这里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借小昆虫来抒发当时心中的感觉。)8.作者对蜂儿、蚂蚁等的描写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这些生灵身上感受到了生活的意趣,得到了一些人生的启示,增添了对生活的信心。(作者写的几种动物充满了活力,给人一种力量,催人奋进。)9.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在驱散了笼罩在心头的死亡的感觉后,重新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用文中的话回答)上帝在交给我们

5、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10.史铁生对于生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为什么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作者史铁生在双腿残废后,时常去地坛,死亡的感觉一直笼罩在他的心头,也许一般读者都考虑过生与死的问题,但是不像史铁生这样贴近死亡,所以他对死亡的思考比一般读者更深入、更真切,对人生也有了一种彻底的理解和认识。11.“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为什么“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用文中的话回答)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

6、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或: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12.文中写自己摇着轮椅到园子里来时,为什么写“别人去上班”?别人上班是为了工作,“我”只是为了找一个去处消磨时光,逃避现实。可见写“别人去上班”是为了对比和衬托。13.联系课文,想想在“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里,作者会得到怎样的生命感悟?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所以,十五年了,作者还是总到那古园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尽管残疾却不自伤。14.如何理解“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脚印”有

7、两种意味:一为物质的,即母亲在园中寻找“我”时密布的脚印;;一为精神的,“我”的每一步精神跋涉都有母亲的身影,“我”的每一次绕行都没能把母亲甩下,每一次挣扎都带给母亲新的忧虑和哀伤,是母亲陪“我”走过这条长路的。园中处处都有母亲的牵挂和关爱,而“我”的成长,也处处离不开母亲的启发,这样母亲和地坛合二为一,也与“我”融为一体。阅读第一节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15.文中“最狂妄的年龄”应怎样理解?指对未来充满自信,满怀幻想,对幸福充满渴望的年龄。16.“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按一般的语言习惯语序应怎样安排?这样写有什么作

8、用?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更加突出了地坛的沧桑变化,描写地坛的破败相将地坛当年的富丽面貌淡化了。17.这一段写出了地坛的什么特点?这样写对表现史铁生的命运起什么作用?写出了地坛的荒芜、破败、冷落、古旧,烘托了作者悲苦的命运。阅读第一节第四、五段,回答下列问题。18.“它的意图”指的什么?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