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

ID:45643243

大小:85.3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5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_第1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_第2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_第3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_第4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版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I)有一项是正确的。1.《礼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尚书·周书·召诰》曰:“肆(尽,极)惟王其疾(急速)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这一变化反映出A.王权失去神权色彩B.天命观被彻底否定C.治国渐趋理性务实D.敬德决定国家兴衰2.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模式,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这种书写模式A.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要求B.确立了贵族的世袭特权C.造成了历史事实的混乱D.有利于华夏民族的传承3.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货币发展,以唐为界,这

2、之前的“半两”钱、“五铢”钱,以重量为名。从唐高祖颁行“开元通宝”起,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阻碍工商业的发展B.税收政策转向以征收货币为主C.土地兼并逐渐加剧D.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4.清初,在江南蚕桑业中心,一个家庭内由农夫种桑并种稻,农妇育蚕,“每年大致可以种桑1—2亩,育蚕10筐以下,产丝12斤左右”。而在苏州府震泽镇,一对夫妇的生产规模却可以达到“桑尽八亩,获丝64斤”。对清初震泽镇经济状况的解读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促使家庭经济专业化B.新型耕织工具得到进一步推广C.男女分工导致专业化程度提升D.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有所发展5

3、.顾炎武指出:“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A.儒学“天下为公”的正统思想B.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发生动摇C.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D.君主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6.下表是宋代文献中关于指南针的记载,这些史料可以用来实证文献作者记载内容《萍州可谈》朱彧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诸蕃志》赵汝适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梦梁录》吴自牧风雨冥晦时,惟凭指南针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益一舟人命所系也A.宋代人们发现了磁石指南的特性B.

4、宋代统治者重视扩展海外贸易C.宋朝时商品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D.宋朝时科技的应用有了新突破7.“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朝时期,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上述材料表明了明朝A.朝贡贸易以经济效益为核心B.通过朝贡贸易发展对外关系C.朝贡制度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D.朝贡制度体现出双方地位的平等8.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

5、,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A.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B.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9.“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确的是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致B.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C.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买办D.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要任务10.1865-1894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记录显示,前2

6、5年年均出超72.9万海关两,后5年不仅每年均为入超,且年均入超达771.2万海关两。这一转变说明A.中国主动开放便于外商运销B.中国开始丧失对外贸易主权C.商品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D.中国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加深11.从1895—1898年,据初步统计,中国约有76个学会组织。一般而言,学会这种组织并不需要相当的人力与物力才能实现,它只要一群知识分子有此意愿就可以成立,当时知识分子集会讲学论政的意愿是很普遍的。这表明当时的学会A.建立成本低因而组织成分复杂B.具备早期政党组织的某些特征C.受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而出现D.有利于西方新思想的传播扩散12.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

7、“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由此可见,辛亥革命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发展B.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D.建立了文明开化的新社会13.1868年,美籍传教士林乐知创办《万国公报》,到1896年前后,发行量高达38400份。光绪皇帝和洋务派大臣每期必读;孙中山不但是其忠实读者,还主动投稿;康有为、梁启超以其为精神支柱和理论依据。这表明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